在守艺中创新 在传承中发扬
——记清镇市政协委员胡家文
□清镇市政协办
贵州省第二届“最美劳动者”、贵阳市“筑城工匠”、贵阳市文化人才(非遗类)选派人员、“新时代挑夫”清镇市新人……众多荣誉集于一身,他就是“细岩雕刻”传承人、“胡一雕”创始人、清镇市政协委员胡家文。
“我出生在清镇市犁倭镇,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胡家文从小受父亲熏陶,喜爱“根艺制作”,幼时便跟随大伯胡正德(工艺美术大师“胡一刀”)到深圳学习玉石雕刻技艺。通过多年的刻苦学习和锤炼,胡家文精通了各种雕刻技艺,并在深圳小有名气。
“每年春节后,我最不想看到的是我们农村人出门打工的场景,每次看到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不舍和孤独老人的无奈,心中五味杂陈。”学有所成后,胡家文一心想回乡发展,希望把雕刻技艺这门手艺发展成为贵州知名的文化产业。
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也是光明的。2016年,犁倭镇政府号召“返乡创业”发展,胡家文积极响应,回到家乡开办了“胡一雕”非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我们的雕刻加工场地在犁倭镇一个偏远的乡村,面临市场需求不足、雕刻师培养难度较大等难题。只有走出贵州大力宣传雕刻文化,才能闯出更好的发展道路。”胡家文运用在深圳学习的知识和多年积累的经验,在重重困难下一路前行,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发展之路。
凭借高超的创作艺术、团队精湛的雕刻技艺和“线上+线下”的销售方式,2017年胡家文代表贵州参加全国(北京民族地区投资贸易洽谈会)一乡一品优选产品及民族地区特色展、2018年“细岩雕刻”项目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细岩雕刻”被评选为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7年至2023年,胡家文多次代表贵州到北京、杭州、深圳、昆明等地参加国际展览会、文博会和旅游商品推荐会。
为更好地发展传承雕刻文化产业,胡家文于2020年在清镇市四季贵州半山小镇创建“胡一雕”非遗民族文化展示体验馆。展馆的展陈以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细岩雕刻”为代表,是融合石雕、木雕、玉雕、蛋雕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设计创作现场体验交流的综合展示馆,旨在传承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民族手工技艺、普及非遗民族文化知识、培养传统手工艺人才。
2021年4月,“胡一雕”非遗民族文化展示体验馆被授牌为贵阳市“细岩雕刻”非遗科普示范基地。
扶危济困、援助灾区、捐资助学、回报家乡。多年来,胡家文时刻关注社会热点难点,积极为民履职,多次以企业的名义参加公益活动。疫情防控期间,胡家文主动为群众募集防疫资金。
“雕刻文化不但需要传承,还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融入现代元素,创造符合当代需求的旅游商品,让传统工艺更受游客喜爱,让‘细岩雕刻’成为贵州一张靓丽的名片。”胡家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