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生走过的点滴聚焦于笔墨之上
——读散文集《岁月如歌》
□龙正舟
《岁月如歌》
滕建猛 著
团结出版社
前几天收到滕建猛的散文集《岁月如歌》,当我翻开书页时,78篇文章娓娓道出了一个阳光男人的世界……。其实我和滕建猛很早就认识,还一起在松桃自治县盘信镇民族完小共过事,后因文字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兄弟。几天时间,我认真读了四遍,我知道写书不易,每次都带着敬畏的心情走进他的文字世界中。读其文章可以窥探他丰满的内心,一个人的梦想总是从文字的河流中升腾,在他的内心风景中,我想文字才是他在凡尘中最温暖的皈依,融入文字的土壤中他就会像禾苗一样芬芳地成长。
“团寨,我的深爱故乡,一切都令人魂牵梦绕。难以忘记家乡的味道,难以忘记那里的山、水和人。没有一个自然寨叫做团寨,却成了几个村梦里共同守望的地方。散落于山间、谷地的小寨子宛若镶嵌在夜空中的蓝宝石。或许,为了把这些零散的小寨子团结在一起便有了团寨。就像我出生的茶山一样,一个无茶的地方,只有连绵起伏的群山,看到‘茶山’两个字总会让人浮想联翩……”这是《梦里团寨》的开篇,也是这部散文集的开篇,我想它的意义在于,团寨这片充满传奇的土地给予他无穷无尽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与生俱来的美好,更是对故土的浓厚情感。这样的文字和安排,告诉我们他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抛开一切繁文缛节,他的梦想在字里行间行走,去寻找属于他自己内心的那处风景,饮水思源,反哺故土。其实对于故乡他内心是复杂的,“我们总会踏上故乡的土地,沿着祖先走过的足迹,去复制着另一串脚印。故乡是一杯五味杂陈的酒,饮也醉,不饮也醉。祖先留下的那些土地,依然如初地守护着家乡。无论我们身在何方,想起出生的地方,思念就会在大脑中不停地盘旋……”这是《离开故乡》中的句子,离去、怀念或者说内心的归来留存,一切都已经成了内心煎熬的思念。
滕建猛是个有教育情怀的人,我们经常在一起聊天,教育是我们绕不开的话题。我们都是乡村教师,灵魂深处收藏着教育的梦想。“无意间,我们谈论到关于孩子浮躁的问题。错不在孩子,是我们大人太浮躁,我们的社会太浮躁。孩子的眼睛盯着大人,大人的行为影响孩子。于是,我决定带一本书回家,在读书中反璞归真。”“时光在一点一点地挪移,大姐将带着不舍离开她耕耘多年的学校,去开创一片新的天地。而我们,需要尽快地成长起来,学会勇敢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希望大姐在新人生征途中创造出更大的辉煌,写好教育人生的后半篇文章。所有的心里话都希望用文字的方式定格下来,仅以这些真诚的文字作为一份祝福。”现在读来他这样的描写是不无道理的,我是从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角度去寻找文字中遗落的那些记忆,重新构建自己的内心世界,其实文字作证,一切美好的祝福也是对自己的祝福,前路迢迢,且行且珍惜。从懵懵懂懂的孩子来到翩翩少年,关于“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的刚劲之声瞬间涌上心头。正如历经坎坷的诗人流沙河所说:“理想是石,敲击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没有理想的人生是可怕的,因为有了理想,心中就有追求,就有了前进的动力。今天的孩子十分聪明,常常是我们教育引导本身出了问题。浮躁的社会环境,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很少能安安静静地听孩子们读一段古诗文,讲一个动听的故事,分享一段难忘的时光,内心深处感恩帮助过自己的人。
“不必戴上太高的帽子,也不必把每个人都刻画成一样的模子。社会是复杂的,因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个性,才有丰富的社会层面,才有多彩的社会。只不过,要尽可能引领人们向着善良,叩问良知,利己利人。”这样的文字是一位教师直面教育的内心表白,此刻我们仿佛看见一个翩翩少年的梦想正从历史的缝隙间喷涌而出,那是一种希望,是一种向往,更是一个师者最后的良知。
滕建猛的文字犹如清清的山泉水,从深涧中流出,一路拍打在山石之上,那声音是人间最美的音符。不管是书写精准扶贫帮扶行走中的点点滴滴,还是书写自己生活中的内心世界,他都总用特有的视觉感叹岁月的馈赠,时光如水,水如文。他在后记中写道:爱好文学的人都希望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作品集,就好像没有房子的人渴望有一处属于自己的住处一样。把人生走过的点点滴滴,聚焦在笔墨之上,于平凡之中找到一丝温暖,照亮自己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