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史料资源 强化文史征编
——沿河自治县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成绩斐然
□本报通讯员 杜显雷
2023年,沿河自治县政协紧扣政协工作目标主线,准确把握政协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立足县情实际,强化工作措施,着力抢救挖掘地方史料资源,积极开展文史资料征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强化组织保障。根据文史资料征编工作需要,成立沿河自治县政协文史资料编撰工作委员会,设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由县政协主席任主任委员、副主席和秘书长任副主任委员,委员由文史爱好者组成。县政协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文史工作,亲自主持召开文史资料编纂工作座谈会5次,并参与审稿、改稿;分管副主席尽心尽力落实要求,配置办公室及办公设施,特邀4名了解沿河、对沿河文化有研究的文史专员和相关部门同志到县政协办公,专门协助《沿河乌江航运》《沿河文史资料荟萃》等文史资料专辑的收集整理工作。扎实推进文史资料工作从抢救挖掘为主向抢救挖掘与做好经常性文史工作并重转变,从重视史料征集向史料征集与史料研究利用并重转变。积极配合市政协开展《铜仁口述史》文史资料征编工作,向市政协文史委上报《铜仁口述史》文史资料17篇;启动《沿河乌江航运》《沿河文史资料荟萃》公开出版发行工作,通过半年多时间的收集整理,《沿河乌江航运》《沿河文史资料荟萃》等专辑均形成了20余万字的书稿;启动《沿河政协志(2007—2026)》编纂工作;在“沿河政协”微信公众号“沿河文史”专栏持续推出文史方面的文章46期,进一步提升了沿河知名度和影响力。
密切联系合作。坚持实行“开门办文史”,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坐下来”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作,邀请和联系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宣传、文联、统战、党史、文化、教育、卫生、城建、档案等部门及民间社会团体参与文史工作,并适时赴县外、省外,探索与外地联合协作的方法办文史,通过多种形式约稿征稿,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形成了“全方位大协作”开展文史资料征编工作的有效机制。为获得更多“三亲”史料,编委会成员多次深入基层登门约稿、访谈,先后赴贵阳,重庆涪陵、彭水、酉阳等地收集有关乌江航运的史料。
强化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历届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同时聘请热心文史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担任文史专员,将45名文史专员纳入县政协文史资料征编队伍,有计划地开展业务培训,认真总结政协文史工作的实践经验,注重分析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具体规律,以理论创新指导实践,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在文史资料工作方面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文史工作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健全激励机制。为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撰写文史资料,拓展史料来源,丰富史料内容,建立健全文史资料征编工作激励机制,提高撰稿人和征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根据相关文件规定,县政协制定出台了《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政协文史资料征集办法》,为文史资料工作开展提供了经费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