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82期 本期3495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4-03-15

故乡的原风景


□王天锐


三月初的时候,去了一趟牛蹄关。

过完热闹的春节,就想找个清静处,安放疲惫的心灵,好好的休息一下,什么也不用想,什么也不用做,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回归自然。这种时候就会想回家看看,哪怕是一眼。

进入城市边缘的荒野,脑海里浮现萨克斯名曲《回家》的优美旋律,深深的呼唤儿时的乳名。山那边还是遥远的山,回家的路望不到尽头,远在天边缥缈,近在眼前虚无,但哪怕步履蹒跚,也要翻山越岭,去寻觅快乐老家。

车下了高速公路,就转了道弯进入蜿蜒曲折的山路。裸露的喀斯特地貌,奇峰狰狞,怪石嶙峋,山上风化的石头演绎着独立寒天的高耸,车转弯抹角地沿着山势艰难盘旋。

一条如丝的古驿道,消失在山林和岁月深处。山中光滑的石板路,幽然宁静,残遗故人远去的背影,马铃儿响叮当的清脆,爬坡上坎的步步惊心。太阳站在山顶上,洒下万丈光芒,照着多少人走出大山,又见证多少魂归故里的惆怅。

在牛蹄关下了车,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村庄里很静,没见人走动,空旷的传统村落,笼罩在晨曦中,洁白无瑕的雾,从山上飘浮下来,笼罩着山间低洼处,如一张历史的面纱。

这是高原大山深处,极其平静的小村庄,许多人耐不住寂寞,早已经搬了出去。高原的气候,温差比较大,春寒料峭,山风徐徐吹来,不觉地打了个寒颤,赶紧的扣好衣服,抬起头眺望着远方,层层山岚叠嶂的清秀。

同行的几人,随便转了转,漫无目的地行走,不着边际地闲聊,村里人从身边走过,也不会打搅你的安宁,只是呡嘴笑笑而已,表示友好打过召唤,脸上波澜不惊,处事泰然自若。

依山而建的村寨,毗邻节次的房屋,石街石巷的典雅,石墙黛瓦的古朴。轻轻敲了扇门,门其实没有关,只是随便掩着,屋里的光线很暗,坐在屋里的老妇人,示意我们进家座,摆谈中才得知她已年逾百岁。正准备告辞出门,一位老翁从门外回来,留我们多坐坐。思虑着不便过多打扰老人休息,便匆匆告别两位老人而去。

现在生活节奏加快,人们身心疲惫的奔波,难得静下心来,审视内心的灵魂。不知自己如此年岁时,能否如老人那样云淡风轻。

虽然初春,村寨却不少盎然绿意,一幢幢石头房子,藏在一片树林中,若隐若现朦朦胧胧,平静安宁炊烟袅袅,街巷清洁干净,房屋整洁清爽。也看到特意保存的断壁残垣,透着历史的沧桑,感慨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感悟如今的岁月静好。

看过废弃房屋改造的山骨博物馆,乘电瓶车去飞龙谷,路虽然狭窄,但很通畅。在荒郊野岭缓慢行驶,没有过往行人的喧嚷,沿途天然去雕琢的风景,原生态地保持着原貌。

这里处于城市边缘,却远离城市的喧嚣,在山谷间穿行,自由自在行走,哪怕是迷了路,也不用担惊受怕。远方隐隐约约地传来布谷鸟悠远清脆的叫声,回荡在空旷的山谷里。爬上山顶举目远望,鸟鸣山更幽,清泉石上流。

天上飘落下细雨,轻柔丝滑飘渺,洗涤荒野的尘埃,远山近景入画来。一条蜿蜒的小溪,从谷底草甸流过,似条苍龙潜伏,守护大山的宝藏。

由于地面上湿滑,没有下到谷底去,只好下到半山腰,探视幽深的龙潭。龙潭深不见底,四周雾气迷漫,听说暗河可以行舟,通达到李家院子,一个世外桃源般宁静的小村庄。又乘车沿路盘旋,翻过低矮的山丫口,山重水复,去往一座坐落在群峰山谷之间的村庄。

在半路下了车,步行钻进溶洞,洞口狭窄,洞厅宽敞,洞壁外不知是谁残遗天地心音的殷红字迹。洞穴里灰白色的钟乳石,似颗跳动的巨大心脏,钟乳石的佛手,抚慰着心灵。

因为洞顶自然形成的天窗,洞内不用点灯,依然通透明亮。洞顶长满细长的藤蔓植物,一束光透过枝叶,洞壁洒满斑驳的光影。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千姿百态的景致,忽然想起武侠中,惊心动魄的魔幻,扣人心弦的情节,侠胆柔情的气概。

悄悄地走出洞外,深呼吸新鲜空气,树枝上的花蕾,含苞待放欲滴。院落里空空荡荡,墙角的修竹丛林随风摆动飘摇,如少女般纤瘦,最是那低头的温柔,不堪凉风的娇羞。

寨边古井爬满苔藓,残存清澈透明的往事,山谷中响起世界名曲,陶笛吹奏的《故乡的原风景》,回荡在山水间。偶遇外迁的村民回来看老房子,他们说,现在生活好了,但回忆天真烂漫的童年,还是有些舍不得,这故土难离的回味。

浪迹天涯,也要常回家看看故乡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