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春林委员
为家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陈 曦
“今年参加全国两会,我主要关注两个话题,一个是支持革命老区遵义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另一个是武陵山片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住黔全国政协委员、遵义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遵义市委主委冯春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道,过去一年,他围绕这两个问题开展了大量调研、走访工作。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他将把这两个课题以提案形式提交到国家层面争取支持。
遵义是贵州第二大城市,是贵州省域副中心城市,户籍人口829万,群众就医需求大,加之地理位置居中,邻近的毕节、铜仁等地群众长期以来习惯到遵义看病就医,现有的医疗系统服务人数达千万。
“外出就医既给老百姓带来不便,又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这都是由于遵义市高水平医疗机构少、高素质人才数量明显不足造成的。”冯春林委员认为,为进一步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均衡分布,提高遵义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惠及老区人民和周边市州群众,特别是解决疑难危重患者的看病就医需求,急需在遵义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冯春林委员建议,将遵义市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纳入第六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名单给予支持,切实解决革命老区群众看病就医特别是就近诊疗疑难危重病症的迫切需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指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持续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针对武陵山片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冯春林委员认为:“在武陵山片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但搬得出能不能稳得住,是否有就业,未来能不能致富,这是个关键问题。”
“只有与群众心贴心,才能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拿出高质量的提案。”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冯春林委员一边调研、一边思考、一边撰写提案,多次深入务川自治县、正安县的易地扶贫搬迁点开展调研。他发现,一些易地扶贫搬迁点存在就业结构不优、交通运输动脉不畅等问题。
如何解决好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大搬迁群众就业扶持,完善顶层设计,加大资金倾斜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安置区配套产业纳入产业园区范围,培育壮大特色支柱产业,增强园区吸纳搬迁群众就业创业能力。各地还可立足实际将搬迁家庭新增人口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合理确定公租房或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数量和租金标准等。”冯春林委员从加大搬迁群众就业扶持、打通地区交通循环、加强后续扶持政策支持、解决新增人口住房困难、强化街道社区组织机构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我是少数民族界的委员,更多关注民族地区的发展。”冯春林委员特地召集遵义市政协民宗委以及相关部门,就少数民族地区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全国同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座谈交流,并撰写了题为“仡乡儿女笑开颜,美美与共向未来”的发言材料,整理成相关建议带到全国两会。
“我将继续奔走在一线,利用各种途径了解民生民情,为遵义市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采访的最后,冯春林向记者这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