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3期 本期3487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4-03-07

贵州东汉铜车马带你踏上史诗般的历史之旅


□杨飞跃   杨  军


近段时间,贵州省博物馆推出的《人文山水时光峰峦——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在贵阳精彩呈现,一辆东汉时期的铜车马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这辆东汉铜车马是辎车,长1.12米,高0.88米。在古代,它被用于货物运输或供人休息。

据贵州省博物馆讲解员何娇娇介绍,铜车马由青铜制成,工艺精湛,展现了夜郎国军队的组织体系和精良装备。整件文物由马与车两部分组成,所用构件多达200个以上。

“马的部分由头、尾、颈、足、躯、耳等11段装配,姿态昂首翘尾、三足站立、一足腾空、昂首欲奔;车的部分由驾马、轮与轴、车厢与篷盖三部分组成,车棚卷曲成U形,车后装饰着镂空的花板,车厢上不仅有席纹,还有云纹。”何娇娇补充道。

专家表示,这辆铜马车是同类文物中保存最完整的战车之一,对研究东汉时期运输、青铜铸造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山水时光峰峦——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紧扣时代主题,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以时间为线索,以文物为载体,首次系统地展示了30万年间的贵州通史。

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李飞说:“这是一个历时三年精心打造的重磅展览。”展览面积达6000平方米,展线长约两公里。展出各类文物3500多件(套),其中约80%的文物为首次亮相。

东汉辎车旁摆放着一辆同时期的轺车,于1987年从贵州兴仁出土。整体由青铜铸造,并使用多种工艺组装,如镶嵌和子母扣衔接等。目前学界多数认为轺车由一般官吏乘坐,通常只由一匹马拉着,可以理解为今天的公务用车。

李飞表示,“两驾马车”原件的首次联袂展出,让观众们一睹汉代贵州地域造型不同、功能各异的铜车马风采,全景式展现汉代贵州车马交通的繁盛景象。

此外,还有东汉青釉硬陶罐、播州杨氏金凤冠、鹭鸟纹蜡染衣裙等珍贵文物展出。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青釉硬陶罐,其外形有四耳,表面施釉,小口,上刻铭文,表明它是在东汉永元十六年正月廿五制作而成。这种陶罐适合装酒,通常用于祭祀。这是在贵州发现的第一个刻有铭文的文物。

据李飞介绍,本次展览共分6个部分,按时代顺序分别是:史前时期、先秦时期、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元时期、明代贵州和清代贵州,较为完整地展示了贵州地域逐步融入华夏核心的历史进程。“这是一场人文的盛宴,毫无疑问,也是全国博物馆界2024年度的重磅展览。”李飞说。

为了更加完美地呈现展览的文化内核,此次展陈在准备阶段还曾多次邀请知名历史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领域专家召开专家咨询会、论证会,展陈大纲经多次修改完善,最终明确展览定位、展览结构和叙事方式,探索通过不断创新的展览叙事,更为准确地提炼和展示其文化内涵。

在展现形式上,本次展陈还采用场景还原、雕塑、沙盘、多媒体互动、图文展板、3D打印等多种展示手段与展品实物相结合的方式,让观众在沉浸式观展的过程中了解贵州最新考古成就。

资深历史学家范同寿参与了展陈大纲的撰稿工作,据他介绍,展陈设计大纲几易其稿、反复打磨,最后才使得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展览全面而又生动,不仅较为立体地勾画了贵州历史背景,同时也更加突出其文化本质。

“展陈以时间为主线,纵观贵州的历史文化时空。其目的是让观众通过观展,了解贵州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居住在这片土地之上各民族的生活历史,以及贵州在历史上走过了怎样的道路。”范同寿介绍道。

作为贵州省博物馆基本陈列展专家委员会组长,贵州省文史馆原馆长顾久表示,这次展览标志着“贵州文化建设向前迈进了坚实的一步”。顾久说,展览已经实现了为初来者提供贵州的鸟瞰,同时让后来者对贵州感受愈加深刻的目标。

顾久认为,从展览的许多细节可以看出,在贵州的历史时间深处仍然隐藏着太多的历史故事,需要人们不断探索发现。

贵州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卢雍政充分肯定了展览在生动呈现贵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大历史事件方面的表现,“它成功绘就了一幅展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进程的贵州历史文化长卷,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多彩贵州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卢雍政提出,希望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特别是广大博物馆事业从业人员,不断提升展览展陈、研究阐释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前往观展的初中生张爱檬对两辆铜车马遥遥相望的场景印象深刻,“这种展览方式非常特别,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同一历史时期的两辆铜车马在同一环境中对视。这种感觉非常奇妙,好像穿过了历史的隧道,成为那个遥远时代的旁观者。”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蒙爱军则认为该展览具有重要的教育目的,“21世纪以来,全国各地新的考古发现不断涌现。这些考古发现和遗址,留存了各地域和各时代的历史文化记忆。‘物’‘史’互证,多维度提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线索和脉络。”蒙爱军说,要加强对在全国范围内有关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考古发现的系统研究,梳理、绘制出年代谱系和地理图谱,归纳各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具体内容、地域特征和主要形式,选择和确定典型案例,编纂相关读物,为规划主题遗址公园、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等工作打好基础。

同时,蒙爱军还建议以本次展览为契机,组织多学科研究机构和专家群体联合协作,对各地考古遗址中有关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汇聚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在机制和历史脉络,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大势进行系统性阐释。



4874-3-4.jpg

东汉铜车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