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0期 本期3462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4-01-19

蔡潮“大书”崖刻遍黔中


□文/图  姜秀波


明正德年间,贵州来了一位“翰林”“大书家”蔡潮。

蔡潮(1467-1549),字巨源,号霞山,浙江临海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迁兵科给事中。出任湖广提督学政,贵州右参议。迁福建右参政,终官河南右布政使。一生著述宏富,有《霞山集》《对偶菁华》等多部作品存世。

1515年至1522年间,蔡潮出任贵州布政司右参议。上任之初,曾常驻都清(都匀、清平),后改铜仁等地。

纵观蔡潮的一生,其宦迹所至,多有题刻,在贵州也不例外。蔡潮之于贵州,一大书于岑巩,一大书于铜仁。

岑巩县境内的蔡潮大书,为“云门”二字,今存。《思州府志》“山川”载:“泉洞,土名黑洞,府北五十里,上有飞瀑,下有澄潭。明参政蔡潮镌‘云门’二字于石上。溃兵之乱,府中绅士多避居焉。”

铜仁境内的蔡潮大书,则为两幅,均为四字。

铜仁,在清代咏有“铜江十二景”。其中“东山楼阁”和“中流砥柱”二景,均有记载关乎蔡潮。

“东山楼阁”。明万历《铜仁府志》载,明正德年间(1506-1521)参议蔡潮为装点东山,建有澄江楼、川上亭,亲题“舞雩遐思”匾额。

另,铜仁城南大小江汇合处,有巨石屹立江心,出水面约三丈余。以岩作中流之砥柱,挽狂澜于既倒,于是又榜以“砥柱中流”四字题岩。后有铜仁诗家刘秉彝、胡长新及铜仁知府袁开第、观察易笏山等改用“中流砥柱”作为吟咏题材,列为内八景之一,相沿至今。

其实,在贵州,蔡潮还有一大书崖刻“宾服”。今存于凯里市大风洞镇境内,1982年9月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因年代久远,多年以来,人们已经不知此大书系何人所题写,镌刻于何年。

最近笔者稽考古籍,有新发现。在明嘉靖年间曾两任内阁首辅的夏言所著《桂洲集》中,笔者考见了其所作《边塞二首》。其一题为《清平道中见蔡少参霞山平苗后磨崕大书》。诗云:

落珠泉上停骖久,铁笔丹厓一壮哉。

“宾服”首通持节使,太平元仗济时才。

扶标日月中天并,燕勒风尘万里开。

赖有诸君能勠力,喜看干羽舞虞阶。

此诗题并诗,均可证明大风洞“宾服”这二字大书系蔡潮所为。

夏言早年的西南行,亦可对之进行佐证。1517年,夏言高中进士。次年2月,太皇太后崩。在行人司行人任上的夏言,奉太后遗诏出使,最远行及西南云贵诸省,时谓之“诏传天上语,节指日南程”。

行至清平,夏言入住清平公馆。时驻守都清的贵州布政司右参议蔡潮,与按察司副使李麟雨夜置酒邀饮。夏言因有诗《五月四日寓清平公馆,蔡霞山、李心斋宪副携酒夜过》赠,此可说明,夏、蔡两人当时是有交集的。

以夏言1518年端阳节系在清平度过(有诗句“明朝更酌端阳酒”,“五月五日度清平”为证),又可考得该崖刻成于1518年5月之前。

当然,以上四处蔡潮大书崖刻,均为已确认的,有文献可征的。而其余未发现,或者未经确认的,或许还不止这些。

除了大书崖刻留贵州,蔡潮还在铜仁建有亭,并命名为“跨鳌亭”。

铜仁城南大小江汇合处的出水江石,上面虽然小而险,但可坐数十人。历史上曾多次建有亭阁,俗称“铜岩”,又称“中流砥柱”。史料记载,明正德十一年(1516),参议蔡潮建亭于岩上,名曰“跨鳌亭”。

明代湘黔古驿道镇远至贵阳段,“凡七程,重冈复岭,旅行数十里,无所依止”。看到镇远距省城远,其间重岗复岭,行旅困难,于是蔡潮命每隔十里筑一亭,置一水井,供人歇息,后世论之“行人称便,过者颂德”。

此外,蔡潮还在清平命名有两个古洞,即“云溪洞”和“太极洞”。

蔡潮离开贵州二十多年后,杭州名士田汝成撰有《天然洞记》,云:

“正德中,巨源(蔡潮)参议贵州。贵州山水硗硖,鲜可游者,而巨源必游,凡一丘一壑,苟不为粪壤者,皆涉足而寓目焉,又善为大书,嘉勒名称,以纪足迹,庶几灵运、子厚之风者。夫巨源之游贵州亦密矣,而清平尤熟。清平者,巨源所与民同患者也!清平城东三里,所谓太极洞;又其东十一里,所谓云溪洞。云溪、太极者,皆巨源因象名之也!絜其间,去太极百步许,即今所谓天然洞也。当其时,翳于蓁莽,狐狸之宅,而蝼蚁之封,不为巨源所甄录。”

蔡潮所命名两个古洞之一的“云溪洞”,后来成了湘黔古驿道旁的一大“黔东名胜”。在明清两朝,广为过路旅者所仰,历代题咏不绝。

地方志记载,都匀、清平,原来都曾建有蔡生祠,以缅怀这位德高望重的官员。思南人、布政使田秋在《新建蔡潮生祠记》一文中论及蔡潮,说“峭壁层崖,幽泉怪石,多经题品。出词引义,彰阐地灵,飞白流丹,起敬过客”。

明代书法史,中国大书史,均有蔡潮之一笔。明代朱谋垔编撰的《续书史会要》见载:“蔡潮……好读书,自少至老,未尝一日释卷。善作大书,巨坊名匾,取称遐迩。”

进士、庶吉士出身的蔡潮,素有文化情怀,其宦黔七年,所至多留题刻。其“取称遐迩”的诸多“巨坊名匾”,为今天的贵州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4850-3-4.jpg

凯里市人民政府2017年5月所立的“宾服摩崖”碑


(作者系凯里市作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