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片药都用在“刀刃”上
□戴先任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节约药品资源遏制药品浪费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主要从药品生产、临床用药、药品流通、宣传引导、废弃药品管理、组织实施等方面提出具体工作措施和要求。(1月2日《健康报》)
我国药品浪费较为严重。《中国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白皮书》中显示,全国一年产生过期药品约1.5万吨。药品浪费不仅给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而且因药品浪费而产生的大量过期药品,也会引发很多后续问题。目前,我国已明确将家庭过期药品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据了解,过期药品如果继续服用,对身体会产生一些不可预知的毒性反应,而一些挥发性强的过期药品可能成为过敏源;另外,药品分解溶解后还会污染土地和水源,因此,乱扔过期药也会造成严重的不可预估的环境污染。而一些过期药品如果没能进行及时处理,还可能流入市场,被不法商贩回收,变成“带毒二手药”,再次转卖到患者手中,成为危害民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的“隐形杀手”。
造成药品浪费的原因不少,包括家庭药物过期、医生处方过大、包装剂量过大等。要遏制“药盒里的浪费”,就要防范公众盲目囤药行为,要引导公众科学合理购药用药,还要进一步推进药品拆零销售,鼓励药品“小包装”,探索合法“余药共享”……
同时,还要解决过期药品处理难题。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过期药品回收机制、制定回收管理制度等。如近年来,上海市建立了完整的过期药品专门回收渠道和规范科学的集中处理机制,将过期药品纳入有害垃圾范畴;成都、大连等地探索实行有偿回收过期药品,也有利于激发市民自发处理过期药品的积极性,值得各地借鉴和推广。
此次印发《方案》,从多个方面提出具体工作措施和要求。如《方案》指出,医师要坚持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原则,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开具适宜药量的处方;药品零售企业不得以买药品赠药品、买商品赠药品等方式向公众赠送处方药或者甲类非处方药,应当凭处方销售处方药;规范并完善废弃药品收集销毁工作,做好废弃药品运输、交接等工作,确保无害化处置;推行药品适量包装……这些措施都是有的放矢。
中国医药设备工程协会秘书长徐述湘表示,药品研发生产投入很大,制药工业努力符合GMP要求、节能环保要求、提升效率要求,才生产出合格有用的药品,但不合理应用导致大量药品过期造成浪费,实在过于可惜。“合格药品过期,药品没能发挥出真正价值,非常让人痛心。”徐述湘说。要遏制“药盒里的浪费”,需要多措并举、标本兼治,要形成各方合力,让每一片药都能得到合理使用,都能用在“刀刃”上,回归治病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