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59期 本期3440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13

凤冈西山“龙虎榜”石刻轶闻


□文/图  胡启涌


遵义市凤冈县龙泉镇西山村“龙虎榜”石刻何时题刻、寓含何意,一直是未解之谜。

据1994年出版的《凤冈县志》所载:“西山乡柳家寨附近,于一片石林崖壁上刻有“龙虎榜”三个大字。世传古时此地一苗民曾在京城金榜题名,后人便勒石纪念。”此记给后人提供了两条信息:一是交待了石刻的具体位置;二是据传说为当地苗民金榜题名后刻石以记,但因是传说,固然不可全信。

为了探个究竟,笔者多次实地察看“龙虎榜”石刻。该石刻今在龙泉镇西山村安置房后面的一片松林中,刻于一块高与宽皆有丈余的自然石正面上端,由右及左的“龙虎榜”三个大字为双钩体,龙字与虎字为繁体,三字至今完好无损,依然遒劲刚毅,力拔千斤,却憾无落款,给后人留下重重疑团。笔者多次在周边的石头上试图寻找相关线索,却始终无果。访问村中多位长者,皆言是以前一位当地苗民在京城中榜后而题。

2022年1月,笔者与同事周羽一起访问了西山村58岁的村主任周继忠。据周主任所述,村民舒仕宦生前告诉他,居住在西山村柳家寨、段氏桥等处的周姓、舒姓、罗姓、张姓等,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都不知道有“龙虎榜”石刻。1965年初冬,西山村村民舒仕宦在黔东南州黄平县散放鸭子期间,认识了当地的一位苗族老人,在一次闲聊中,老人讲他祖上原住龙泉县(今凤冈)西山柳家寨,明初因“追苗改汉”而逃离西山(明代初期,因调北征南屯兵凤冈的明军占据了苗族世居的优渥坝区,苗民只好逃往他处求生,不愿搬走的苗民被迫接受“改汉”政策,即为凤冈民间流传甚广的“追苗改汉”)。族人在出逃前夜,族中一位长者告诉大家,柳家寨后面的一块石头上题刻有“龙虎榜”三字,是苗家祖上在京城题名回家后刻下的,这是苗家的光荣,大家要以此为记,以后回来寻根时,柳家寨“龙虎榜”三字石刻之地就是老家。逃到黄平县定居的苗民和后人再没有回到凤冈,但是祖上在龙泉西山题刻“龙虎榜”一事,却代代相传。

舒仕宦听了此事后,不觉心头一惊,原来自家祖上也参加了追赶苗民的事。他担心常在此处被当地苗民知其根底后会遭到报复,于是当晚就扛上鸭棚子、赶上鸭群,趁着夜色悄悄离开了黄平。几天后舒仕宦回到西山,便将此事告诉了族人舒定匀。舒定匀是一名道师先生,是当时西山少有的知识分子。第二天,二人邀约上寨上几位年青人,手执柴刀到柳家寨后山寻找苗族老人所说的“龙虎榜”石刻。花了半天时间,终于在一片灌木林丛中找到石刻,大家砍去灌木才使“龙虎榜”三字惊现于世,始为人知。同时还发现,石刻下面原有一条人畜通行的便道,因少有人走才被树木遮蔽。

此事是舒仕宦亲身经历,可信度高。但是疑点也不少,一是既然是苗民京城中榜后而题刻“龙虎榜”三字,自是一件十分光彩的事,却为何没有落款呢?不让后人知晓题刻者和具体时间有什么隐情?二是“追苗改汉”发生在明初,那时的苗民没有接触汉文化,京城题名之说可能性不大。笔者学浅,加之文献资料难寻,无法厘清历史真相,只好将西山“龙虎榜”石刻见闻罗列于此,供研究参考。


4827-3-3西山龙虎榜石刻(胡.jpg

西山龙虎榜石刻


 (作者系凤冈县作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