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桥城”迎客来
——都匀市政协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小记
□本报通讯员 李淑敏
茶文化影视小镇再次获评全省文旅融合创新示范项目,影视摄制服务机构(影视版权服务中心)揭牌成立,红色题材电影《困战》开机,秦汉影视城多种沉浸式玩法火热出圈……近期,因桥而美、因茶而香的都匀市在影视文化方面捷报频传,昭示其聚力打造的“山水桥城·光影茶都”城市形象品牌正加速崛起。
而在这背后,始终活跃着都匀政协人建言资政、履职尽责的身影。
日前,一场以“优秀传统文化进影视城”为主题,旨在助推茶文化、非遗文化等传统文化与影视文化深度融合的政协“园区协商”,在都匀梦都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重要组成部分——秦汉影视城“请你来商量”协商议事室举行。
“在影视城内设置‘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展示、体验、销售专区,邀请各级非遗传承人向游客现场展示,不断擦亮这一属于全人类的世界级品牌。”
“充分利用‘西南影都’名片优势,通过推出新式茶艺、烤茶等个性化、参与性业态,大力传承、弘扬茶文化,让游客深度感受都匀毛尖茶的古朴醇香。”
“在园区里植入芦笙、水书等民族文化元素,组织开展民族文化进园区活动,促进本地民族文化与影视文化有机融合,进一步彰显非遗特色文化的独特魅力。”
……
协商会上,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结合职能职责和工作实际,围绕帮助园区纾困解难、擦亮“西南影都”名片畅所欲言、出谋划策,与相关部门协商达成了邀请手工艺人和书画家进园(景)区、打造“非遗一条街”、强化影视文化宣传、增设公交车班次等多项共识。
“我们立足政协主责主业、聚焦园区重点难点,用好‘请你来商量’协商议事平台,积极探索开展政协‘园区协商’,就是要助推把都匀秦汉影视城打造成更具影响力、竞争力的文旅精品项目。”市政协主席杨青说。
为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集智聚力,这是市政协的又一创新举措。
高位推动,政协行动。根据市委统筹安排,杨青任市旅游产业化专项组常务副组长,市政协2名党组、班子成员任副组长,领衔推进全市旅游产业化工作。市政协制定《助力“改善景区景点品质 提升旅游整体形象”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整合机关、专项组两支力量,常态化组织政协委员、有关部门到景区(企业)开展调研协商、座谈协商、园(景)区协商,竭力办实事、解难题,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助力文旅产业提质增效。2022年以来,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率队深入景区(企业)开展调研80余次、走访企业60余家次,推动解决景区景点丰富旅游业态、停车定价和收费、节假日投诉等方面问题20多个。
同时,市政协聚焦都匀打造“贵州南部休闲康养和文体旅深度融合示范区”,积极探索“三四五”协商模式(“三进园<景>区”搭建协商平台、“四个环节”规范协商程序、“五项机制”强化协商实效),推动政协协商向旅游景区、企业一线延伸。经广泛、深入协商,促成在绿博园、梦都文旅创意产业园等龙头园(景)区新增“旅游+”业态项目23个,在东方记忆园挂牌成立“西南影都”影视陈展馆、非遗展示馆等;推动《蜀锦人家》《除暴2》等152部影视剧落地拍摄,与荔波县联动推出门票互免、游客互送优惠套餐,谋划推出精品旅游线路10条及“绿博灯火夜”“大桥头音乐会”等新玩法,增加秦汉影视城旅游商品馆、茶文化体验馆、“云上都匀·少数民族手工技艺研学旅行”基地等。
去年以来,市政协委员还提交116件文旅方面的提案,其中《关于发展影视文化产业的建议》《关于三线博物馆滨江景观设施亟待维护更换的建议》等提案,为推动园(景)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随着旅游配套服务逐步完善、景区吸引力持续提升,都匀旅游影响力不断扩大。截至今年9月,全市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2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总收入1965万元、同比增长31.7%,累计接待过夜游客99.3万人次;中秋、国庆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79.9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8亿元。
征程在前,使命在肩。杨青表示,市政协将立足专门协商机构性质定位、职能作用,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协商建言,集智聚力让景点活起来、游客留下来、消费火起来,以“政协之能”助推都匀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