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3435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05

走在老门东


□清小禾


老南京人常说:“最金陵是城南,最城南是门东。”老门东因地处南京京城南门(即中华门)以东,故称“门东”。走进老门东,黛瓦粉墙、古树、老巷名,述说着六朝古都金陵的城南旧事。

老门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这里曾经是南京城区内的商业中心和文人雅士的聚集地。在明朝时期,金陵作为“南京”,商业活动十分繁荣,各种商贾云集,市井热闹非凡。而在清朝时期,老门东则成为文人雅士的聚集地,各种文化活动不断。老门东入口处的牌坊周围有4组街头雕塑,分别是黄包车夫、糖芋苗、老邮筒、学童进馆(上私塾)。雕塑人物全“穿”着明清服饰,惟妙惟肖地再现了老门东明清时的居民生活。

老门东的秋色是“转角遇见景”的美。走进一条绵延百米的安宁小巷,入眼的是远远近近的青砖黛瓦,身旁是被风雨剥蚀出一道道古老痕迹的墙壁和垒砖,越看越有韵味,真可谓是“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

漫步在幽静的石板小道上,一步一景,每一处都会碰到惊喜。斑驳的墙砖与黄叶相映衬,风一吹来,便是一幅灵动的水墨画,好不漂亮。正想着,一支粉紫色的牵牛花从墙角探出头来,喜笑盈盈地向我招手。此时,屋檐上垂下的爬山虎也成了褚红色,如同在青砖上泄出的红瀑布,就像和油画撞了色。

在南京这座弥漫着书香的古都里,要论“第一缕书香”,还得是老门东。千秋以来,周处台的书香缭缭绕绕、丝丝缕缕,渗透进了文学艺术,浸染着社会生活。而这时,穿越老门东的秦淮河,既是一条成语之河、文赋之河,也是一条中国诗河。

家住周处台旁的女诗人纪映淮在《桃叶歌》里,歌颂桃叶和王献之的美好爱情,其中“楫摇秦代月,枝带晋时春”两句诗,至今还镌刻在桃叶渡的石牌坊上。几百年过去了,缕缕诗香仍然飘荡在秦淮河上……

落笔此处时,突然一枝柳条被风吹了过来,让我又对“问柳”提起了兴趣。据说“问柳”取自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中的诗句:“元戎小队出郊垧,问柳寻花到野亭”,意即春天来临,人们结队去郊外踏青,欣赏野亭的新柳与鲜花。自唐代开始,李白等众多文人大家来到秦淮河畔,他们的诗词佳作讴歌了秦淮的自然之柳、怀古之柳、兴亡之柳、别离之柳和风雅之柳,也展现了十里秦淮的文化神韵。

难怪老南京人常说:“最金陵是城南,最城南是门东”,看来的确如此,老门东的确有着独特而隽永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