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入诗正当时
□彭宝珠
“满架高撑紫络索,一枝斜亸金琅珰”,进入秋天,正值葡萄成熟季,一颗颗晶莹透亮,味美多汁的葡萄陆续上市,也为我们增添了舌尖上的甜蜜。走进家乡的小院,一股沁人心脾的果香味扑面而来,小院葡萄架上缀满葡萄,绿如翡翠,红如宝石,紫如水晶,一串串葡萄随风轻摆,那摇摇欲坠的样子充满无限诱惑,令人垂涎欲滴。
葡萄为多年生攀缘植物,属葡萄科,也称草龙珠、蒲桃、山葫芦等。它果汁饱满、营养丰富、口感甘甜,是人们喜爱的一种水果。国人食用葡萄的历史悠久,早在两三千年前的《诗经·七月》中有:“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这里的“薁”指蘡薁,就是一种野葡萄。
《史记》言,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大宛国,得葡萄种而归。东汉郑玄为《周礼·地官司徒》作注“珍异,蒲桃、批把之属”。早期葡萄,于市面上罕见,被视为“甘珍”。葡萄不但是一种水果,还是一味中药,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补虚健胃的功效。从古到今,葡萄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更为文人墨客所青睐,更是留下了不少以葡萄为题材的诗词,吟咏出各自的心情。
历史上吟咏葡萄的诗词甚多。唐代唐彦谦写的《葡萄》,其诗为“金谷风露凉,绿珠醉初醒。珠帐夜不收,月明堕清影。”葡萄累累,硕果喜人,藤蔓绵长。作者拿绿珠的艳丽,来比绿色的葡萄。如今也有一种叫哈密绿的葡萄,晶莹娇小,颜色好看,真像是一颗颗绿珠。后两句里作者又把葡萄藤架比做珍珠帐子,清丽无比。短短二十个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他眼中那一架子成熟了的葡萄。
唐代诗人王瀚的名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道出了葡萄酒的甘醇。甚至葡萄干都有古人以此为题来吟颂,如宋代大诗人杨万里,他善于描写大自然的景物,构思新颖,写下了《蒲桃乾》,其诗为“凉州博酒不胜痴。银汉乘槎领得归。玉骨瘦来无一把,向来马乳太轻肥。”这首诗开头用了些典故,用“玉骨瘦将无一把”描写葡萄干,生动形象,颇为贴切。
古人对葡萄情有独钟,也因为葡萄果实聚集成串,饱满又有籽,可以说处处都透着那么的惹人喜爱。一串又一串的甘甜,一串又一串的幸福,一串又一串的智慧。清代诗人萧雄写的《葡萄》:“苍藤蔓,架覆前檐,满缀明珠络索园。赛过荔枝三百颗,大宛风味汉家烟。”一株株葡萄枝繁叶茂,藤缠绕在藤架上,葡萄似明珠一般照亮着园子。缠绕的青藤蔓,圆润的葡萄,融汇为生活的画卷。
小院里碧玉般的葡萄倒挂枝头,它们颗粒饱满、摇摇欲坠、令人垂涎欲滴。摘一颗,抿一下,清甜可口的果汁让我的舌尖立刻盈满美味。在我国的古诗词宝库中,蕴藏着数不胜数的关于葡萄的名作佳句,每次吟诵到这些古诗词时,仿佛都能嗅到葡萄的迷人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