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74期 本期3359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3-07-18

用牛耕田之始


□王吴军


南宋著名学者郑樵(1104—1162)在他的《通志》一书中,旁征博引,认为我国在先秦时期只是用牛拉车,而真正用牛耕田则“始于西汉”。

而比郑樵稍晚的南宋另一位著名学者王应麟(1223-1296)却言之有据,他列举史实,反驳郑樵说,我国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用牛耕田了。王应麟的这个反驳得到了后世学者的一致认可。

王应麟在他的《困学纪闻》一书中进行了详尽的叙述,而且独辟蹊径,言之有据,通过分析孔子两个学生的名字,得出了我国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用牛耕田的结论。王应麟分析的是孔子的学生司马犁和冉耕。司马犁(又名“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从司马犁和冉耕的名和字中,可以看出,犁和牛是密切相关的,耕和牛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他的两个学生的名字中的“犁”和“牛”以及“耕”和“牛”是密切相关的,说明那个时候人们已经开始用牛来耕田了。

这样一来,王应麟通过当时人的名字解决了史学界很长时间一直争论不休的“牛耕田始于何时”的问题。

翻阅史书可以知道,原来,古人在小时候有名,长大(成年)后除了有名之外,还有字。而且,古人的名和字一般在意思上都有着某种密切的联系。比如,孟子名轲,字子舆。这里的“轲”和“舆”两个字的意思都和车有关系。诸葛亮,字孔明,“孔”是很、非常的意思,“很明”或“非常明”就是“亮”。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字鹏举,“鹏举”就是展翅高飞,其名和字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王应麟正是利用古人名字中的密切联系,得出了“牛耕田始于春秋时期”的结论,由此看来,他真的是知识渊博,考证有据,别有匠心。

古人的名字竟然能派上这么大的用场,足见治学需要多读书,读书需要多留心,只要多留心,处处皆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