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细落实加强“自媒体”管理的最新要求
□何勇海
中央网信办秘书局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加强“自媒体”管理,明确网站平台应当及时发现并严格处置“自媒体”违规行为,对制作发布谣言,蹭炒社会热点事件或矩阵式发布传播违法和不良信息造成恶劣影响的“自媒体”,一律予以关闭,纳入平台黑名单账号数据库并上报网信部门。(7月11日《光明日报》)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全职从事“自媒体”的人数就达到了370万人,而兼职人数则超过了600万。既有“前景”,也有“钱景”,从业者也就络绎不绝。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发展起来,既顺应了时代潮流,也成为舆论传播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可谓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但需要认识到的是,“自媒体”也是信息传播者,自然就具有天然的公共属性,理应承担相应的传播责任、恪守基本的伦理规范。
为此,今年3月,相关部门开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自媒体”造谣传谣、假冒仿冒、违规营利等乱象,破解“自媒体”信息内容失真、运营行为失度等深层次问题。此次,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要求严防假冒仿冒行为、强化资质认证展示、规范信息来源标注、加强信息真实性管理、加注虚构内容或争议信息标签、完善谣言标签功能、规范账号运营行为、严格违规行为处置、强化典型案例处置曝光等,事无巨细,尤其是发布谣言造成恶劣影响一律关闭,对频繁蹭炒社会热点事件博取关注的“自媒体”,永久禁止新增粉丝,情节严重的清空全量粉丝,这些举措彰显了相关部门整治“自媒体”乱象的坚定决心。
各地网信部门要积极行动,加强常态化检查督查,督促各平台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责任缺失、问题严重的平台,运用经济手段甚至法律手段从严从重查处;加强部门联动,将平台排查梳理上报的“自媒体”违法犯罪线索,及时通报公安机关,严惩网络犯罪行为;强化宣传引导,及时发布违规违法典型案例,以警示“自媒体”运营者及其平台,对“自媒体”受众也要加以引导,让他们看清某些“自媒体”的真面目,增强自我辨别能力和抵制能力,不信不传;完善监管“自媒体”的法律法规,以便更好地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平台要承担起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严格落实政策法规要求,对每个“自媒体”发布的内容长期从严把关;常态化深入自查自纠,坚决清理问题账号,从严从重处置屡教不改者;进一步完善“黑名单”制度,加强平台间的协同行动,绝不给被处置的问题账号用小号“重生”或跨平台“转世”的机会;完善“自媒体”注册、运营、关闭等环节管理细则,加强账号名称信息审核,从严审核认证材料,加注专业领域类型明确标识,以防无教育、司法、医疗卫生等领域资质的人假冒仿冒专业人士……做好行业秩序的维护者,才能行稳致远。
“自媒体”运营者更要有基本的良知,不能唯经济利益是图而不择手段。在现代法治社会,公民一言一行均受法律规范和道德约束。自媒体看似是虚拟的,实质已成为信息传播的有形工具,显然不能成为不当、非法言行的法外之地。每个“自媒体”都要本着对网民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发声出镜,为受众提供更多正能量,共同推动“自媒体”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