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抗日奔波多次入狱的中共地下党员廖泽南
□文/图 张永文
廖泽南,原名廖绍湘,又名廖涤新, 1904年出生于黎平县中潮镇廖家湾村一个中医世家。少年时就读于贵阳南明中学,后考入南京国立东南大学,毕业后投笔从戎。1927年1月,廖泽南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在教育长邓演达、总办公厅主任董必武、政治总教官恽代英的影响下,廖泽南当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廖泽南由武汉分校毕业后东渡日本,进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留学,参与留日学生创办《伊斯库拉》周刊(俄文名,即《火花》),传播共产主义。
1928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济南惨案”,全国各地纷起抗议日军在华暴行,抵制日货。廖泽南等一行50余名留学生回到上海,在复旦大学校内组织“反日大同盟”,宣传抗日。
一天,廖泽南与“侨日各界反日大同盟”归国代表郭任华到上海总工会参加工人大会,指责国民政府媚外,言词激愤,全场高呼口号,被龙华警备司令部宪兵以煽动工人、反对政府为由将二人逮捕入狱。不久在“反日大同盟”的大力营救下,才出狱恢复自由。
1929年3月,廖泽南一行6人被“反日大同盟”派往西南地区宣传抗日,他们直赴湖南靖州县城,投宿于廖泽南的弟弟廖干才开设的“森森木行”。几天后,他们在街上用桌子叠成演讲台,揭露“五卅惨案”及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暴行,唤起全民反日,言词慷慨激昂,听众填街塞巷。随后当地中学生也在大码头搭台演出揭露《马关条约》《五卅惨案》等侵华事件的话剧,全城轰动。
靖州县国民党政府将廖泽南等6名“反日大同盟”成员抓进监狱,并下令“森森木行”关闭停业。该县木行工会主席吴让三接受反日宣传感化后,思想比较进步,于是联络当地教育会、商会和知名人士多次向县政府请愿,要求释放爱国人士。斡旋了一年的时间,县政府才同意取保释放廖泽南等人,并限期离开县境,同时批准“森森木行”复业。
1930年3月下旬,廖泽南转道岳阳看望岳父、岳母、妻子,正当一家人团聚时,有人送来急信通知,岳阳保安大队长喻大道马上要派人来抓廖泽南,于是廖泽南当即冒雨直赴火车站赶往武昌。
廖泽南抵达武昌后,经多方接头,找到了岳阳人、中共地下党员刘雨厚,并隐居在他所住的兰陵街中和里的黎家大院,秘密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不久,武汉警备司令部宪兵发现并查封了刘雨厚的住处,逮捕他和廖泽南等8名共产党员,严加审讯,要求供出他们的组织者及身份。刘雨厚仅承认因与廖泽南的妻子是同乡才收留他,其余人都说不认识廖泽南。关押和审讯了三个多月,特务们用尽各种酷刑都毫无所获,警备司令部不得不把廖泽南另案处理,并在武昌阅马厂杀害了刘雨厚等7人,行刑前他们高喊“打倒军阀!中国共产党万岁!”刘雨厚等人用生命保护了廖泽南。随后廖泽南被押往汉阳模范第一监狱拘禁。在他被监禁期间,妻子郑咏华来到武汉四处奔走托人营救。第二年4月,在郑咏华的表兄、国民政府第13军教导师军法处处长葛芝岩的帮助下,找了三家商号保释,廖泽南才被释放出狱。
因没有联系到党组织,廖泽南夫妇在武昌逗留了半年多后,于1932年2月回到贵州。廖泽南夫妇回到黎平中潮廖家湾老家住了约一个月后,再次前往武昌。
廖泽南把妻子郑咏华留在武昌治病,自己只身赴南昌欲通过内线恢复组织关系。不料,因此前南昌机场被火烧,国民党中央怀疑是共产党人干的,大肆逮捕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廖泽南刚步入南昌就被卷入其中,在南昌关押了五个多月,后经黄埔军校校友彭涛(贵州兴义人)、李澄淘(云南人)保释得以出狱。
1935年,廖泽南辗转来到国民党二十五军住湖南沅陵第八师师长廖怀忠(贵州龙里人)处,因两人旧曾相识,关系亲近,得任参谋长。是年11月,廖泽南前往铜仁专员公署视察,专员陶懋臻接见后十分器重廖泽南,保荐他留任铜仁专员公署保安副司令,随即派他到江口县整治社会治安。当时江口县原县长杨某因失职被免,怀恨在心,勾结士绅匪首,诬告廖泽南在江口宣传共产主义和抗日思想,收编乱匪,图谋不轨。时值红军长征北上不久,国民党反动派仍在严加“剿共”,因此专员陶懋臻被撤职,押解贵阳监禁,后转解南京,并将廖泽南交镇远专员公署囚禁。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蒋介石被逼抗日,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无条件释放政治犯,二人才重获自由。
1939年8月,廖泽南由武昌转道桂林时,遇到国民党第五路军总部军务处长陆应挥(贵州人)。陆应挥转告他总部准备成立“粤桂边区抗日游击总队”,动员他招兵组建第六支队。经党组织同意,廖泽南再回黎平招募家乡子弟300余人,第二年秋开赴广西三江整训。1942年12月,日军以数倍兵力压境,大举进攻十万大山,从四面包抄,用大炮、飞机配合强攻,廖泽南与三支队大队长李汉生、五支队大队长黄永胜率部死守阵地,直到弹尽粮绝,全军覆没。廖泽南、李汉生、黄永胜不幸被俘,送往广州关押。第二年5月转解南京拘禁于日本宪兵司令部,廖泽南等坚贞不屈,直到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才被释放出狱。
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经党组织安排,廖泽南到南京会见陈明仁将军,陈明仁命他去浙江舟山收编“苏北挺进军第一纵队”。1946年1月6日,廖泽南奉命赴舟山执行任务,十天后回到上海,刚进到住处便被上海警备司令部的特务抓走。翌日,国民党上海各大小报纸披露:“廖泽南,又名廖涤新,贵州人,共产党,一贯搞破坏活动,曾在上海、汉口、南昌等地多次被捕,现又来沪勾结匪党,扰乱社会治安,上海警备司令部侦悉该犯昨日自舟山抵沪,当日为军警抓获……”
当年4月,廖泽南被引渡关押到苏州监狱。1947年被判有期徒刑十年。1948年全国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特别是淮海战役取得胜利后,南京等地的国民党官员纷纷逃走,苏州法院见大势已去,公开示意,对判刑关押的犯人,可交保证金假释。于是廖泽南写信给家人,筹借大洋1200元作为保证金,于1949年2月得以假释出狱。
廖泽南出狱后,转至湖南芷江和解放军二野五兵团随部队挺进贵州,深入黔东南的镇远、麻江等地做争取国民党军政人员的起义投诚工作,并动员他的堂弟廖耀南等亲人参加革命。
1950年3月19日,廖泽南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病逝于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军区政治部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安葬于图云关公墓。廖泽南的革命人生,经历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短暂而又曲折。作为中共地下党员,他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推翻剥削和压迫鞠躬尽瘁,多次入狱却为追求真理忠贞不渝的事迹,永载史册。
廖泽南家乡黎平县廖家湾村
(作者系十一、十二届黔东南州政协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