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紫千红唯爱茶
□杨志艳
我从小生长在一个有广阔茶园的地方。每年阳春三月,布谷叫园,村庄里的男女老少们就着手开园采茶。此时,山林里几枝雪白的野桃花已经冉冉绽放,茶林附近几处叫不出名字的刺花、野藤花也在陆陆续续打苞,直至开遍山坡。采茶的人们不仅沉浸在绿芽儿的清新香甜里,还能嗅到来自山野里的芬芳,耳边萦绕着鸟儿们的啁啾声,感受着世外桃源仙境般的美好。
自古“高山产好茶”。以前大山里的庄户人家是万万舍不得自己品尝头茬“毛尖”的,只把清明前采摘的极品茶叶赠予贵客或者出售。这种茶叶幼小鲜嫩,两个芽儿还没有蜕变分开,用沸水泡开后,叶芽儿根根竖立在水中,这便是极品毛尖茶的姿态。
庄户人家喝茶注重实用,他们大多喜欢喝用大陶瓷缸子泡的酽茶,所用茶叶基本是粗茶,俗称“大脚片”。喝起来不但生津止渴,而且类似咖啡一样提神醒脑。做活累了,就取下脖子上的毛巾擦一擦汗,然后用嘴对准茶缸的把儿,咕咚咕咚,带着些许苦涩的茶水就流进了五脏六腑。几口下肚,不但嘴里回甘,人也立马变得鲜活起来,干起活儿似乎又有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源地,种茶饮茶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百姓最重要的七件事,“琴棋书画诗酒茶”是文人墨客最重要的七件事,可见无论是谁,都离不开茶。
我国的茶艺源远流长,饮茶之道源自于孔孟时期,茶的品种繁多,工艺繁复,可谓执世界之牛耳。喝茶讲究的是静,抛却杂念,凝神静气,所以茶道最能淘治情操。茶艺讲究四境:一是“环境”:野,幽,清净;二是“艺境:琴、棋、书、画、古玩、金石之“六艺”;三是“人境”:喝茶、吃茶、品茶;四是“心境:静、清、香。一泡苦若生命,二泡甜似爱情,三泡淡似微风。茶之味,人生百味。
林语堂先生说:“茶好心情好,便可为文。”周作人就很钟情于饮茶,细细抿一小口,立马文思泉涌,写下了这样的感慨:“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同饮,得半日之闲,可抵上十年的尘梦。”才女李清照也独宠茶,曾说:“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从古到今,茶几乎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除了品茶常用的龙井、铁观音、毛尖、普洱等,茶还被商人加工成了鲜花茶、奶茶、果茶等等,一年四季都在大街小巷里热卖。想想,如果没有茶,生活都会缺失了一些味道。
人生如茶,浓淡皆宜,点点馨香蕴于胸,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杯杯浮沉其间的茶在火与水的淬炼下完成了生命里的涅磐升华,而人生又何尝不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