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0期 本期3323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3-05-12

别把“延毕”当做“避风港”


□贺成


出于不同的人生规划和考量,当下一些大学生选择延期毕业(以下简称“延毕”)。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1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3.1%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身边有选择延毕的同学。没有修完学分或没完成学位论文是大学生延毕的首因,其次是为了保留应届生身份。(5月9日《中国青年报》)

顾名思义,延毕即延期毕业,是相对于学校普遍固定的学业年限而言的。过去,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延毕是一个更具否定意味的词语,延毕的学生也多被贴上“学业不勤、能力不足、缺乏规划”甚至“游戏人生”等负面标签。但从目前种种现实情况看来,越来越多的本应正常毕业的大学生也选择延毕,其背后可能是不同的人生规划和考量,并非坏事。但同时也应该警惕,别把“延毕”当做逃避进入社会的“避风港”。

笔者的这种担忧,绝非杞人忧天。以往,在大学生群体中,就有不少为了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或暂时逃避就业压力而“逃避式考研”,其中一些应届生更存在毕业恐惧症,或就业恐惧症。当选择延毕的学生比例不断提高,谁能保证延毕大学生不是把延毕当成逃避现实的办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各人情况不同,选择适度缓一缓无可厚非。但是,延毕不能“一延了之”,相反要给自己制定更清晰的规划,充分利用延毕这一年的每一天,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在毕业之时能够得到更理想的结果。申请延期毕业后,学生首先要直面问题、解决困难,争取顺利毕业;其次,要利用时间实习或者兼职、参加志愿活动等,深入学习专业技能,积极规划自己的未来,为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因此,大学生应该慎重选择是否延毕。

同时,对于显现度走高的延期毕业现象以及学生可能面临的学业、就业、心理健康等困境,学校应未雨绸缪,完善相应的引导和支持体系,提供更灵活、更人性化的服务与保障,化解学生的时间焦虑,塑造更积极的学术或就业前景期待,激发他们迎接挑战、追求卓越的斗志与胆识,帮助他们更顺利地步入人生新阶段。同时,针对越来越多的延毕现象,政府也要进一步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对应届生就业政策进行相关调整,以更好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