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国饮,俗定成礼
□葛瑞源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凡事都讲究礼数。茶作为国饮,其相关礼仪被称为“茶礼”。茶礼既是一种日常生活礼仪,也是社会礼仪的一部分。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历来是国人生活的必需品。大量的历史资料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现和使用茶叶的国家。至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相传,最早发现茶叶神奇作用的是中国文化的先驱:炎帝神农氏。
我国自古就有“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中国的茶文化和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及道教文化密不可分,不管是儒释、道家,都把喝茶视为一种自然的活动。喝茶品茶愉悦精神,不但对身体和精神有好处,而且能在这纷乱的社会里,产生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
茶,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及品位,国人喝茶有“饮”与“品”之别。饮,常被称为“牛饮”,即以解渴为目的的一饮而尽;品,常被称为“品茗”,是喝茶的至高境界。三五友人,静坐茶室,雅聊神侃,茶要新、香、纯,水要清、冽、甘,茶具要小、雅、古,同时还要讲究背景氛围。此刻,意不在杯中,而在胸中和心中。
请人喝茶时,要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端出,并以双手奉上;喝茶的客人也要还之以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茶杯应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在边谈边饮时,要及时给客人添水。以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茶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俗话说,满杯酒,半杯茶。在给客人敬茶时,一般以半杯为宜,最多也别超过三分之二杯。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如果斟得太满,可能会烫伤客人,弄不好还会将杯子掉落地上,让主客双方遭遇尴尬。
主人在敬茶时,头冲必须倒掉不可喝。因为里面有杂质不宜饮用,若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有欺侮之意。茶,从浓泡到淡,数冲之后,茶汤已经没什么茶色了,则需要换茶叶。如果没有及时更换茶叶,则会被认为是“无茶色”,即不会察言观色。另一情况是,发现茶汤变淡之后故意不换茶,是不欢迎客人,或此时不便待客、想要赶客人离开之意。
作为客人,在接受主人敬茶时,应该有回敬反应。如果你是长辈,可用食指在桌上轻弹一下表示点头接受,敲两下表示感谢,敲三下表示非常欣赏。如果主客双方属于平辈,要将食指中指并拢敲击一下桌面,这相当于行双手抱拳作揖之礼,敲三下表示特别尊重。如果你属于晚辈,或者对敬茶之人甚为仰慕,就应当将五指并拢成拳,拳心向下,五个手指同时敲击桌面,这相当于行五体投地的跪拜礼,一般敲击三下即可。这些茶礼,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扣指礼”,又叫“屈指礼”。
敬茶时是要讲究先后顺序的,即:先尊后卑,先老后少。但当第一遍茶敬完之后,第二遍就可以按照方位顺序斟茶了。另外,在敬茶时还有一说,即:先客后主,司炉最末。就是要先敬客人来宾,然后再敬自家人。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作为被俗称“柜长”的司炉(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会被认为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大家在一起喝茶时是不能皱眉的。如果客人边喝茶边皱眉,这是对主人的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而对于茶具一定要轻拿轻放,更不能随意把杯子在茶盘的边沿上碰撞和摩擦。如果让茶具发出很大的声响,则有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之嫌,是很忌讳的。
茶之国饮,俗定成礼。凡此种种茶礼,无不展示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艺下的茶礼,点滴都在传承中华礼仪文明。传统礼仪,润物无声。明德知礼,中华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