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小西湖:深藏于大娄山的诗与远方
□张 维
“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是对黔北桐梓小西湖山水景观的高度概括与浓缩,是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描绘、诗意的吟咏。
诗与远方,其实就在身旁。小西湖离桐梓县城三、四公里,离遵义市区五十来公里。
单凭这湖水从溶洞里来,穿上、下天门而去,县城的生活饮用水都靠这里供应,还引到县城高铁东站建了小西湖湿地公园,你就可以想象这儿的水质有多清澈、明净;这湖水深藏在大娄山深处的一个盆地里,不仅四季如春,波光潋滟,而且还有很多迷人的故事以及动人的传说。
小西湖的得名,是因为抗战时期,修建该人工湖的厂长、总工程师以及工人大多是浙江人,他们因家园沦陷不愿做亡国奴而跋涉到此。为了寄托报国之志、思乡之情,按杭州西湖的格局、景观设计修建了湖心亭、放鹤亭、望湖亭、三潭印月等景观,因此将人工湖命名为小西湖。目的就是为了告诉世人,我们从杭州西湖被迫迁徙而来,不要忘了国仇家恨,要奋力拼搏,奋起反击,洗雪耻辱,还归故园。
这里不仅山色空濛、风光迤逦,更主要的是人文历史丰富、厚重。上世纪三十年代,红一军团曾在这儿的天门洞打土豪、分田地,得到长征以来的最大补给;四十年代建造的贵州省第一个地下水电站,给四十一兵工厂提供电力保障,为抗日救亡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还有囚禁爱国将领张学良之地——天门洞,以及贵州第一炉锰铁、水电八七技校、方竹笋外贸出口加工厂旧址。离这儿不远处还有民国时期贵州省两任主席周西成、毛光翔的旧居。
来过小西湖的很多人都说,这儿才是真正的世外桃源。从县城出发,穿过上、下两个天门洞,翻过一个山岗,呈现在眼前的小西湖像一个小摇篮,四围层层叠叠的青山,中间两汪碧水,可谓别有洞天。这时的你,首先想到的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名篇里的经典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每到三月,两岸垂柳依依,茂林修竹,藤萝缠绕,林木蓊郁,燕语声声,流水潺潺,桃花、李花、梨花竞相怒放,好一派迷人的春色。
这儿的上、下天门洞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洞中有洞,洞上有洞,洞洞相连,怪石嶙峋,曲径通幽。岩壁处建有玻璃栈道、高空溜索,湖心开发有皮艇、游船。无论你是喜欢刺激玩溜索,走玻璃栈道也好;还是喜欢带孩子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亲昵各种萌宠动物;亦或是喜欢静静地荡舟、垂钓、散步、打太极拳健身也罢,均能找到自己所好。哦,还忘了告诉你,这儿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是拍婚纱照、拍抖音、拍微视频的不二选择。
2021年,景区进行了提升改造,这颗深藏于大娄山腹地的翡翠明珠,又多了五星级度假康养酒店、帐篷户外野营、亲子萌宠互动等多个游乐板块。
项目的提档升级和内容的丰富拓展,为桐梓、遵义、贵阳、重庆等周边城市市民旅游观光、度假休闲、学校研学等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好去处。目前,小西湖每天接待游客约2000人次,预计每年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带动了景区周边餐饮、酒店、农家乐、手工制作等行业200多人就业,为实现乡村振兴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