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超时费”规则要合理也需周知
□戴先任
近日,有网友称在深圳地铁站内待了4小时,除车费外,还被扣费15元。在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网友表示,自己曾经在地铁站内因超时被额外收费。4月13日,深圳地铁在微博发布提醒,乘坐地铁是有时间规定的。(4月16日《羊城晚报》)
其实,不少城市的地铁根据其线路情况都会设定乘车时限。如广州地铁,乘车时限是270分钟,超过270分钟,乘客除须缴交当次车程费用以外,还须按出闸站线网单程最高票价缴交超时车费;北京地铁规定,乘客乘坐轨道交通一次行程在付费区内最多可停留4小时,停留超时的,按单程最低票价补交超时车费出站;深圳地铁则规定,乘客验票进闸后,最长乘车时间为210分钟,如果在付费区内停留超过210分钟,就属于超时了,需要按目前深圳市地铁全线网普通车厢最高单程票价15元的标准来补交票款。
乘坐地铁还有超时时限,不少人对此并不了解,这也成为这一事件引发热议的重要原因,有人质疑这样的规定不合理。地铁站是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如果有人反复乘坐地铁,挤占有限的运力资源,比如多人合作送货,乘坐地铁的人从城市的这头到那头运货,不出站而循环往复地把东西送给接站的人;或是有人在地铁内乞讨;或有流浪汉在地铁过夜;如果没有超时时限,也不排除还有一些“闲人”无所事事,乘坐地铁消磨时光……,这些情况势必会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秩序,可能损害到其他乘客的权益。
所以,地铁设置超时时限,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设置超时时限,要根据线路具体情况而定。比如有的地铁线路较长,全程乘坐要花费的时间较多,如果超时时限设置得较短,就可能让一些乘客疲于应付。比如因为不熟悉线路、不小心坐错车等,超过时限而被额外收费。因此,地铁设置超时时限,要为乘客留出充裕的乘车时间。
鉴于不少乘客对于地铁设置超时时限的规定并不清楚,地铁管理方面还要加大相关乘车规则的宣传力度,满足乘客的知情权。比如在进站口等醒目处,张贴相关规定,通过站内广播对相关规定进行反复播报等。让乘客了解乘车规则,能够减少破坏规则的事情发生,也能减少乘客误解,最大程度地保护广大乘客的合法权益。
“地铁超时费”不仅要收得合理,还要兼顾“人性化”,要满足乘客的知情权。点滴之间,看似不起眼,却让乘客感受到来自地铁管理方面的人文关怀,对城市产生更多好感,也是社会文明进步、治理完善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