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毛笔字的感悟
□安 科
小时候,因父亲的工作原因,经常能见到一些人握一管或小或大的软笔,轻松如意地写下那串或端庄凝重、或潇洒轻盈、或腾跃奔放的字,就羡慕得很。
父亲看出我的心思后立即鼓动:“字是敲门锤呢,要下苦功夫把它写好走出校门,在社会交往中展露一笔过硬的字给对方,保证你轻而易举就能赢得他们的好感。”于是,我只好把课余饭后的许多玩乐时间挪用于练字。
小孩玩性大,加上那时的主要任务是“多挣些100分回来兑1角钱”,就日益松懈了应有的自学纪律。虽然学校每周也开一二节课,专用于练毛笔字,但每次从家里端瓶墨汁、拿支毛笔,弄了个满手满衣裤黑乎乎的惨状,结果就只是老师红笔划出的三五个小圆圈(当然看不出这些光荣的字们,与那些众多的未被圈点者有多大区别),就觉得家长和老师逼出的积极性,用在这方面,太没有价值、太可惜了。于是偷奸耍滑,明里暗里都消极怠工。
走入社会之初,因担当“秘书”之责,常愧疚自己笔下的符号丢人现眼。就豪情满怀地开始大量地练毛笔字。先是买来较好的笔墨,抱回大堆废书报,订上《书法报》和《中国书法》等专业报刊,忙中偷闲的照葫芦画瓢。就这样苦苦练了一段时间,依然看不出明显进步,就锐减激情,慢慢泄气。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在区公所办公室任秘书,巧遇一书法方面有较好表现的土地管理工作者黄锦。交谈多次后立即行动:他和我每次必须自觉练3页16开纸的毛笔字,每周交流一次,完不成任务或不认真对待者,罚请客(私费请对方吃饭喝酒等)。于是协议生效。我赶快到供销社买来草纸、粉纸,在蜡纸上划好统一的“米”字格后,全部油印好它们,就按协议操作起来。奋进三五天之后,“公鸡屙屎头截硬”的我,依然没有巩固和壮大积极性,就掏出十多块钱,“愿赌服输”的请对方到街上的小馆子里,略表寸心地享用了那么一下,从此不再提及这事。
每每有写通知、刷标语之类的事,总有人厚着脸皮用“能者多劳”一系列恭维话去求人代劳。我不愿这样做。区领导说:“自己写的,好坏都得到锻炼嘛,敢写出来亮相,知道自己写得差也是进步啊。”就放下包袱大笔一挥,几条巨幅标语就被欢欣鼓舞地夸奖和自豪挂到了区公所门前的两边墙上。
之后回故乡过春节,也替寨邻写了若干春联,甚至还上街当场书写出售,那感觉的空前良好,决不仅仅是因为真的挣到了一笔钱!
练毛笔字,全过程好像一直都是枯燥的苦。没有足够的毅力和雅兴,别揽这份活儿。十年磨一剑,要把向往中的那类书法作品再现自己的笔下,够得努力地哟……
现在练毛笔字的人越来越少!
现在许多观点,都是“电脑里漂亮的字应有尽有,还用得着去苦练书法吗?”似乎有理的这些话,我从来不赞同,虽然自己耗费于这个领域的时间、精力和虔诚之心、愉悦情绪太少,大多数时候也只是“嘴上谈兵”,纯属敷衍塞责。却实实在在认为,“能写好毛笔字的那些人不简单!”艳羡与仰慕日渐增多!
据说,写毛笔字可以戒骄戒躁,能把人的性格中轻浮偏激、急功近利一类的毛病慢慢修正。它是全身心的运动,眼、耳、口、手、心都必须高度和谐地统一于其中,并且务必戒掉“一蹴而就”之奢望,践行“久久为功”之教诲,才有可能写出漂亮的字来。
无论时代多大变化、社会如何进步,写出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不会亏了你。陶冶情操、有益身心就够本了,付出点必要的时间、精力和诚心,把这高雅的爱好坚持不懈地培养下去,先沿着书法大师们的路走,认真、踏实地练好一笔一画,再从循规蹈矩的“字匠”走向个性释放的“我体”——收获的喜悦,一定是其他活动无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