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关的五座桥
□杨 阳
关于许仙白娘子传说的戏词里有这么一句:“早知道人间有这般滋味,也不枉到江南走一回。”词里所说的江南,是指长江以南的江浙一带。而云贵高原的小县城,我的家乡赫章也有江南,那就是外婆家所住的平山乡江南村。它是个充满诗意、内涵丰富的地方,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一想到听到这两个字,心就会变得柔软起来。
从赫章到达平山后,沿着曲曲弯弯的公路,驶过长长的坡,公路两旁青松掩映着层层梯田,越往下走,青松逐渐被樱桃树取代。到了江南马桑坪,外婆家就到了,这里樱桃掩映着绿色的麦浪,风温柔抚动树枝,散落的樱花瓣错落有致地铺满了泥巴土路,炊烟的味道,盘绕在具有黔西北民居特色的屋顶。
江南,承载着儿时许多的记忆,特别是六冲河上的七星关桥,让我感慨良多。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暑假去江南,当然也少不了去七星关。七星关是平山与杨家湾中间的天堑,贵州三大雄关之一。那时,七星关只有一座通车的石拱桥和一座废弃了的“断桥”,“断桥”仅存六冲河两岸的桥墩。听老人说,这是国民政府时期为了抗战,从四川修接滇缅公路,就是326国道,这是一条抗战后方补给线,一条重要生命通道。七星关桥是一个重要节点,“断桥”桥面的钢板早就荡然无存了,只有桥墩两头荒弃了的小半截公路上的草,以及石墩上的墨绿青苔在默默讲述着往事。
石拱桥,是现在可看到的第二座桥,桥头有碉堡,解放前是派兵把守的。记得小时候和舅妈她们从江南走路去杨家湾赶集,从竹林边的小路下公路,然后沿公路走过七星关大桥,再爬上一条长长的官坡,古驿道到七星关村,看到一间大库房里堆着些又粗又长的木材,应该是之前备战用的,战争时如果石桥被炸,就会用这些粗木迅速搭桥,可见此桥当时的重要作用。当然这桥上也留下过我和兄弟姐妹们好奇的脚印。春天,石桥如一道弯弯的虹,桥下碧波荡漾,波光粼粼;夏天,洪水来临,急流险滩叫人生畏;秋天,树叶凋落水面,仔细看去,有“百轲争流”的奇景;冬天,桥面与沙滩的残雪让人体会到无尽韵味。这座嵌进儿时记忆中的桥,以不变的姿势,无怨无悔迎来送往,还托起了两岸农人丰收的喜悦。河水的哗哗声,让河谷显得更幽静,这座风雨如磐的桥,连接两岸的岁月,也接通那时的神经和脉管。
本世纪初,一座钢混结构的长桥,由江南马桑坪底直跨对面七星村脚下。它就在离前两座桥不远的地方,离水面的高度是前两座桥的几倍,这座桥一修,减少了几公里下坡爬坡的弯路,割掉了一截九曲的“回肠”。七星关大天堑,有此长桥,变为通途。伫立桥上,迎朝霞升起,赏晚霞满天,听水声和风中的鸡啼犬吠声,领略田园风光和春天樱桃灿烂的山涧,一串串像缩小版的红灯笼挂满山坡,染红了山头,娇美了江南。
后来,人们在几个小山头支起数根擎天柱,在六冲河两岸山顶架起毕威高速公路的七星关特大桥,它彰显了新时代的胆量和气魄,飞驰的车把小山和源谷踏在底下。站在这第四座桥上,有时雾气弥漫,感觉自己在轻逐轻飞,高且宽的桥面在雾中延伸,原本冰冷的钢块钢混,也变得丰润、灵动起来。以前的那三座桥,只有第三座还可看到桥孔的弧线,第二座桥石拱桥成了深涧中的一小段连接线,而“断桥”的桥墩则成了六冲河的基石,站在桥头,角度正好可以看其他桥上看风景的人。七星关特大桥,参与成就了毕威高速公路,使赫章与毕节、赫章与外界的现代血脉更加畅通。
桥面与平山中山村及对面杨家湾齐平,就是与沟壑上空的山头齐平,山上的农户、瓜果、牛羊,完全可以平视。今非昔比,新建的景区平山休闲农业示范园区里,满山遍野的车厘子和一垄垄牡丹花映红了游客的脸,那些瓜果蔬菜大棚笑弯了农家人的眼,而江南樱桃、平山草莓、中寨李子等水果,馋得自称水果一族的我欲罢不能,非要一尝为快。
映山红绽放时,缤纷的时节绚烂了日子。平山林场,杨家湾周驿林场的青松,苍翠了目光所及的世界,记忆中的江南稻花香也随之飘来,感觉日子也在飘香。现在,第三座桥旁又在修建第五座桥,桥身比第三座高出五米。为什么还要修第五座桥呢?原来大型水利枢纽夹岩水库筑好坝后,水会淹到第三座桥下,桥孔几乎淹没了,无法行船,故重新修第五座桥代替第三座桥,可以想象,水库水位上升后,七星关大峡谷会成为一片水域。所以,当夹岩水库水位上涨后,第三座桥将被炸毁,而“断桥”和石拱桥,连同它们的故事,也必将被埋葬水底。
七星关的五座桥,是生命桥、历史桥、变化桥。人们看桥,看的不只是故事,还有桥边的风景和新桥旧桥的变化。这里的一条河,高低错落;五座桥,一桥一首诗,都滋生了一段段的乡愁。人世间有太多的坎坷,而桥,支撑起人们勇往直前的信念,引渡一段段平凡或精彩的人生。陪你聆听了季节的呼唤,陪你仰望了星空的转换,那些泥泞的田坎,那些钻腿的蚂蝗,那些井边担水的肩膀和搂木叶的脚印……都随七星关桥的变迁,成为记忆中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