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4期 本期3238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12-14

大雪谚语中的丰年


□郑学富


  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大雪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而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气候要素主要是降水、气温与光照,所以大雪节气与来年粮食收成有着密切关系。

  地面积雪能提升并持续保持土壤温度。“冬有三尺雪,人有一年丰”“积雪如积粮”“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在寒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冬季,地面上的积雪就像一条又厚又软的棉被,覆盖在越冬的作物之上,防止了土壤中的热量向外散发,又阻止了外面冷空气的侵入,为越冬作物营造了一个温暖适宜的生长环境,保护其安全越冬。同时还可以通过大雪节气的寒冷程度来预测次年春天的气温,为农作物的田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如“大雪不冻倒春寒”“大雪不冻,惊蛰不开”。意思是在大雪节气如果没有冰冻,气温还保持在零度以上,那么明年开春会很容易出现倒春寒的现象,即使到了惊蛰节气,土地还会被冰雪覆盖着。须知,春天正值气温上升、万物萌发之际,各种农作物和果树都在正常的生长,一场倒春寒的到来,对农业生产有毁灭性的打击。

  大雪能冻死土壤中的病毒和害虫。“冬雪少,害虫多”“冬雪消除四边草,来年肥多害虫少”。积雪能阻塞地表空气的流通,可使一部分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窒息而死。雪融化时,由于要消耗大量的热量,而使土壤温度骤然降低,此时可把土壤表面与作物根茬里的病毒和虫卵冻死,使农作物生长时的病虫害大大减少。谚语说:“大雪半溶加一冰,明年虫害一扫空。”吴藕汀在《小雪》诗中说:“小雪寒菘虫害少,何妨大胆入庖厨”。

  大雪能为农作物补充足够的水分。“麦浇小,谷浇老,雪盖麦苗收成好”“今年的雪水大,明年的麦子好”“冬雪一层面,春雨满囤粮”“冬无雪,麦不结”。这些谚语是说降雪充足不仅滋润了冬季麦苗生产,而且为来年开春小麦返青生长提供了所需要的水分。北宋诗人欧阳修在《晚过水北》一诗中写道:“寒川消积雪,冻浦渐通流。”当天气回暖,积雪慢慢融化,雪水渗入土中,就像进行了一次灌溉一样,对春耕播种以及庄稼的生长发育都很有利。如谚语说:“雪水化成河,粮食千万箩”“春雪流成河,人人都吃白面馍”。大雪节气的降雪量还影响今后的降水量,如谚语说:“大雪下雪,来年雨不缺”“到了大雪无雪落,明年大雨定不多”。这些都为谋划来年农业生产提供了依据,做到未雨绸缪。

  积雪融化时能为土壤与农作物提供营养。“雪有三分肥”“冬不白,夏不绿”。科研人员测试,雪在飘落的过程中可吸附空气中大量的游离气体,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氮化物。这些氮化物随着来年积雪融化时渗透到土壤中,和土壤内的其他物质合成盐类,就成了农作物很好的营养来源,相当于施足了肥,能大力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唐朝诗人无可在《小雪》诗中说:“作膏凝瘠土,呈瑞下深宫。”

  大雪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大雪下成堆,小麦装满屋”“小雪大雪不见雪,小麦大麦粒要瘪”。雪水中含有抑制作物生长作用的重水少,所以用雪水浇灌,不仅能增加产量,而且还可提高农作物的品质。有人做过调查,新疆的哈密瓜和葡萄之所以甘甜味美,就是因为用大量的雪水浇灌。雪还能将空气中的污染物冲刷掉,使得空气清新、湿润,净化空气,减少对农作物的污染。

  谚语说得好:“大雪纷纷落,明年吃馍馍”“今冬大雪飘,来年收成好”。待到春回大地,残雪消融,憋了一冬的农作物苏醒了,在雪水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广袤的田野一片葱茏茂盛,一个五谷丰登的丰收之季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