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 根 之 忆
□徐新
每每看到成片的芦苇轻舞飞扬,总有一种亲切感,让我回想起童年时在芦苇中捉迷藏、钓龙虾、卷苇叶吹口哨的趣事,而芦根的味道更是我童年中难以忘怀的一缕甜。
芦根就是芦苇的根茎。家乡的沟边河畔,随处可见芦苇的影子。苏辙曾有诗云“芦生井栏上,萧骚大如竹”“芦根爱溪水,余润长鲜绿”。当融融的春风吹遍大地,熬过了寒冬的芦根就开始迸发生命的活力,白白的、嫩嫩的芦芽裹着翠绿的叶子从泥土里争先恐后地挤出来,远远望去好似在河滩铺了一层浅绿色的毯子。到了夏秋季节,有了芦根不断输送的营养,芦苇茁壮成长,修长的苇身顶着雪白轻盈的芦花摇曳生姿。阵阵风吹来,整个芦苇荡似波涛起伏,连绵不断。“沙沙”声和着鸟鸣蛙唱,令人陶醉。不由想起《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到了冬天,光秃秃的河滩上显得空旷而萧条。芦苇都被乡亲们收割回家,用来编织苇席、苇篮等生活用品了,而芦根依然坚守着,并在地下蓄积着力量,孕育着新的生命。这时候,小孩子们就开始打芦根的主意了。我们央着大人带我们挑离水近的、松软的地方去挖,因为那地方的芦根粗壮且还嫩。先把铲子往芦苇根部四周掘下去,撬动土块,再把上面的泥土掀掉,尺把长的芦根就现身了。我们忙不迭地去掉附在芦根表面的一层老皮,芦根现出了洁白如玉的原形,晶莹剔透,惹人喜爱。芦根既不需要烧煮,也不用削皮,洗干净即可食用。于是,我们就近找一处水洼荡涤一下,迫不及待地往嘴里送。洁白柔韧的芦根,口感清脆,味道甘甜,丝丝甜蜜沁人心脾,我们常常连嫩嫩的芦根渣也直接吃了下去。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在寒冷而漫长的冬天里,芦根就是天然的美味,绝佳的零食,多年后想起来依然令人回味无穷。
“春饮芦根水,夏用绿豆汤,百病不生更硬朗。”这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常说的话。年岁渐长后我看了一些书,才知道芦根还真是中医治疗温病的要药,具有利尿和清热解毒的功效。《神农本草经疏》“草部下品之下”中收入“芦根”载:“芦根味甘、寒,无毒,主治消渴、客热止,小便利。”而民间还有“拼死吃河豚,要命吃芦根”的说法。河豚鱼至毒但极鲜,大文豪苏轼曾曰“据其味,真是消得一死”,意思是说如此美味,毒死也值得的。而芦根据说恰恰是解此毒的良方。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中曰“食鲈鱼肝及鯸鮧鱼中毒”的解毒之法也是“锉芦根,煮,汁饮一二升,良”,鯸鮧鱼就是人们所说的河豚。但在现代医学发达的今天,即便是中了河豚鱼的毒,人们也等不及煮芦根来解毒了,都是急匆匆送去医院救治,至于芦根的解毒效果到底怎么样,也就不得而知了。
踏上工作岗位后,我再没去挖过芦根,至今已有30多年未曾尝过芦根的味道了。当阵阵的秋风轻掠过草木,一片片洁白似雪的芦花,沸沸扬扬如飞雪般飘向天边的彩云时,记忆中那挖芦根的场景和清凉甘甜的滋味又被激活了——那是我清贫而又纯真美好的童年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