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之年著春秋
——陈大吉诗词集《剑江吟草》赏读
□杨启刚
《剑江吟草》
陈大吉 著
中国文化出版社
拿到陈大吉先生的个人诗词集《剑江吟草》样书那天,阳光灿烂,恍若春天。走在街上,全身暖暖的,往事随风而来。
陈大吉先生谦虚地把自己的诗词集取名为“吟草”,意思是诗稿。实际上,这已经是一部经过精心挑选成熟了的作品集。与陈大吉先生相识已经20余年,他在位时,繁忙的工作之余,仍然坚持创作,在市领导中实属罕见。2003年从都匀市政协主席位置上退休之后,更是笔耕不辍,新作不断。
中国的古典诗词极其精妙,它带着无尽的韵律之美和意象之妙。新世纪20年来,都匀市的古诗词创作如雨后春笋,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本土作者,他们的作品频频在《中华辞赋》等有影响的报刊上发表,并荣获各种奖项。这其中离不开陈大吉先生长期以来辛勤的组织与提携,开拓与创新。退休之后,陈大吉先生长期担任都匀市老年诗词书画研究会会长。现在虽然已经80高龄,仍然任名誉会长,不遗余力地培养后学,传承文化瑰宝。
都匀,是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建城历史已有600余年。都匀原名都云,因城东有“都云洞”而得名。五代设立都匀县,明弘治年间设都匀府,都匀从此成为贵州南部的政治中心。明谪戍贵州的张翀和邹元标两位先贤曾先后在都匀建东山书院、南臬书院讲学,培养了大量人才。在明清时期出过进士22人,其中明代3人,清代19人。新中国成立以后,多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过都匀视察指导工作。剑江,是都匀的母亲河。它养育了两岸的各族人民,陈大吉先生自幼便生长在这里的少数民族村寨,家乡美丽的山水哺育了他。因此,他的作品中充满了乡土田园气息,作品题材也大多以歌颂家乡美景为主。从收入本书的226首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可以说,对家乡的挚爱,已经深入他的骨髓。该书内容共分八辑,其中的“桥城礼赞”“两山呈秀”“剑水萦怀”“珍茗香溢”“故园小景”五辑都是歌颂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色、民族村寨和毛尖名茶。这些作品饱含深情,感人至深。如《近晚》:四处华灯依碧树,心中幸福万家留。晴明日暮苍山隐,剑水清波漫堰幽。该诗描写出了家乡小城的美丽与富裕。《家乡素描》:水绿茶香山秀美,歌飘舞媚醉嘉宾。诗句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在“脱贫纪实”这一辑中,《临江仙·驻村扶贫》《西江月·异地搬迁》《渔家傲·宜居乡村》等佳作也紧紧围绕家乡近年来脱贫攻坚工作所取得的成就,由衷地抒发了党的政策带给少数民族山乡的巨变,凸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貌新风尚。
此外,“观光速记”一辑则是陈大吉先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从新疆的坎儿井、葡萄沟到吉林的长白山,从青海湖、嘉峪关到家乡的“中国天眼”“百里杜鹃”,浓浓的爱国之情扑面而来,读后令人热血澎湃,激情昂扬。“感事抒怀”一辑则主要是对人生的思考,对岁月的怀念,对自然与生命的抒情。
更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两首赋:《都匀赋》一气呵成,用1000多字从后晋写到今天,山川河流、古今桥梁、人文景观、民族风情、毛尖名茶等等在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全方位地把对家乡的挚爱之情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表达了对家乡的无比热爱;《雨花湖公园赋》则从一个点着笔,抒发了在旧城改造中,城市的巨大变化给市民带来的感受。
纵览全书,这些作品情真意切,文字质朴,言简意赅,都遵从并符合格律的要求,用韵以中华新韵为主。书中的作品,都是经过反复琢磨,句斟字酌而成。平仄、律、韵、对仗,都达到了较高的境界,是近年来都匀诗词创作的新收获和新成果,它对激励同行者和促进当地的古典诗词创作,必将起到一个积极地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