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56期 本期3225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11-22

别把希望“吃掉”


□晓夏


  “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这是钱钟书写在《围城》里的一段话,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当时读到这里的时候,脑海里满是奶奶的身影。

  在我小的时候,我就发现奶奶有一个“奇怪”的举动:切菜时总会留下一小段白菜根儿或者萝卜头儿什么的,待到做下一顿饭时随手拿来做一碗萝卜汤,或者拌一个白菜丝,如果这顿饭菜够多,白菜根儿萝卜头就继续留着。

  当时觉得很奇怪的事情,如今我已悟出了此举深意。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操持好一家人的生活是一件无比艰难的事,奶奶无疑是位悲观者,总在为下一顿吃什么而发愁。这个不起眼儿的白菜根儿,如同种子,让奶奶的忧虑因此而减少了些,觉得还有食物可以吃,日子还有希望。经常在我放学回家后,奶奶拿过白菜根儿,细细地切几刀下来,给我做一碗香喷喷的炝锅面。

  家里的粮食也是这样的。那时候还是用“粮本”买粮,奶奶有自己的“粮食计划”,这个月买上个月的粮食,保证粮本上总有一个月的余粮。

  奶奶说过:家有余粮,心里不慌。奶奶用心打理着日常生活,父母安心工作,我们兄弟姐妹快乐读书。在奶奶的呵护中,我从未觉得生活有多苦,日子也的确在一点点变甜。

  时光流逝,如今我已经是人到中年。一路走过来,物资越来越丰富。因为我家小区马路对面就是一个大超市,购物很方便,所以我家的冰箱并不大,仅存一些现吃的食物。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冰箱里却总会有一袋家人都爱吃的牛杂肉。只要是有菜吃,我就不动它,一直放在冰箱里。

  我曾经读到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个人走在沙漠里,他只剩下一个苹果,每当饥饿难耐时,他就打开包袱,满怀深情、小心翼翼地看一眼那仅存的苹果,然后又信心百倍的继续赶路。最后他终于带着那个苹果走出沙漠时,又渴又饿,昏迷倒下。营救他的人好奇地问:“你都渴成了这样子,为啥不把你的苹果吃了呢?那人把苹果搂在怀里抚摸着,深情地说:“它是我的希望,我的精神支柱啊!”

  那袋牛杂肉就是这样的存在。每当我觉得家里的菜快吃完了,或者天气不好、不爱出去买菜的时候,我一点都不着急,因为我知道冰箱里有我的牛杂肉,它犹如我的定心丸,告诉我“别担心,希望还在”!

  生活善待每一个人,会以你想象不到的方式,向你展示希望的存在。留存一丝希望在心底吧,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把你的希望“吃”掉,把它们握在手里,忍住一份甜,多艰难的事都能战胜。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