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四个作用” 破解“两个薄弱”
——全省市县政协高质量发展纪实
□协商民主专题组
2020年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重点解决市县政协基础工作薄弱、人员力量薄弱的问题”的重要指示,我省不断深化对政协工作规律性认识,对标新时代人民政协新方位新使命新要求,以市县政协换届为契机,坚持问题为导向,切实强化市县政协党建引领作用、专委会基础作用、委员主体作用、联络组织纽带作用,有力破解了“两个薄弱”问题,切实提升履职实效。截至目前,全省市县政协新增机构27个,新增行政编制42名、事业编制179名,新增市县政协委员名额1998个,新增政协联络组织1483个,实现了所有乡(镇、街道)建立联络组织的全覆盖。
强化党建引领作用
健全党的组织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政协党的各项建设。各市县政协根据工作需要,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规范设置了市县政协党组、市县政协机关党组,健全完善了专委会党的组织体系,党建引领作用得到切实发挥。如,黔南州政协将办公室、8个专委会、研究室等11个工作机构整合设立4个党支部,推动党组织建设由“组织覆盖”向“功能提升”转变,进一步夯实了党建与政协履职一体化融合基础。
加强党的组织领导。强化市县政协党组对所属机关党组、专委会党组织的领导,加强机关党组对专委会党组织的指导,建立实施政协党组成员联系党员委员、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制度,实现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全覆盖。发挥市县政协党组在政协工作中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完善政协党组听取政协机关、各专委会党的建设工作汇报机制。如,安顺市政协制定了《建立功能型党支部的指导意见》,建立6个专委会功能型党支部,将315名委员“全员入委”,将126名党员委员全部纳入党支部,市政协党组定期听取党支部工作汇报,以党建“两个全覆盖”破解“两个薄弱”。
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政协党建工作始终,特别是2021年市县政协换届后,纷纷制定或修订政协党组工作规则或议事规则,切实加强制度建设,着力以制度促经常、以制度促规范,不断推进党建履职融合。如,铜仁市政协坚持按季度专题研究机关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以制度建设推动政协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西秀区政协建立完善党组议事规则,依托专委会将93名党员委员纳入5个凝心党支部,235名党外委员“全员入委”,把党建工作贯穿委员履职活动全过程。
强化专委会基础作用
规范专委会设置。市县政协根据政协章程,按照精简高效、对口联系、对接畅通的原则合理设置专委会,多措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充实工作力量,有效解决专委会人员力量不足问题。明确县级政协分别设5-7个专委会不等,每个专委会配备主任1名、专职副主任1名、副主任若干名,专委会主任、副主任一般由政协副主席或常委兼任,原则上不占政协机关编制,专职副主任从政协机关相应级别的领导职数中安排。如,铜仁市政协制定了《铜仁市解决市县政协“两个薄弱”问题实施方案》,在2021年政协换届中设提案、经济、人口资源环境、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社会与法制、文史与民族宗教、委员联络、农业农村8个专委会;遵义市通过实行增加编制解决一批、创新机制调整一批、兼职整合一批、统筹过渡性安排一批“四个一批”,有效解决了人员力量薄弱问题。
强化专委会履职。坚持以制度机制引领和规范政协专委会履职,探索建立政协专委会联系指导界别、定期召开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定期开展活动、定期集体提案等制度机制,更好发挥专委会委员及其所联系指导界别委员反映社情民意作用。如,遵义市优化整合政协办公室内设科室,将所有非领导职务干部全部安排到专委会工作,充实专委会人员力量;县级政协在2021年换届中增选173名专(兼)职专委会副主任,新补充专委会工作人员28名。
激发专委会作用。坚持把专委会工作作为政协工作的重要基础,切实发挥专委会在政协调研视察、协商议政、民主监督等履职活动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有效地组织开展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和提案办理协商。如,铜仁市政协积极组织专委会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及改善民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等14个专题开展调研,仅今年以来开展调研督导80多次,召开协商会议50多次,推动办成民生实事48件。
强化委员主体作用
建强委员队伍。各市县严把委员“入口关”,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改进委员产生机制,着力把代表性强、议政水平高、群众认可、德才兼备的优秀人士吸收到委员队伍中来。推行委员联合考察机制,由政协和党委组织部、统战部联合,按照德才兼备标准严格选配政协委员。如,碧江区政协出台《政协委员结构设置办法》,选优配强政协委员;玉屏自治县政协5年来约谈不称职委员6人次,免去委员21名,撤销委员3名,增补委员18名。
引导委员履职。市县政协深化履职制度改革,严格落实“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要求,探索建立委员建议直通机制,积极引导政协委员广泛深入基层一线履职尽责,不断增强委员履职实效。如,凯里市政协完善委员履职考核办法,对委员到镇街履职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推动委员走出政协机关、沉到基层一线、融入群众身边履职,2021年以来为联系服务企业解决问题356个,为群众办实事400多件;碧江区出台《政协委派民主监督员工作实施方案》,分6组将委员派驻38个单位开展常态化民主监督,提出对策建议58条,帮助整改问题20余个。
严格委员管理。市县政协均明确承担委员联络服务管理工作机构,加强委员联络服务,出台加强委员履职管理考核制度,不断增强委员履职实效。如,铜仁市政协设立委员联络委员会,出台《委员履职工作规则》《委员履职管理量化考核办法》等制度,对387名市政协委员和55名市政协常委进行量化考核;石阡县开通“石阡智慧政协+”平台,实现委员“提出建议、派单交办、督促落实、反馈情况、结果评价”闭环管理。
强化联络组织纽带作用
建立联络组织。全面贯彻“有事多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群众的事同群众多商量”的理念,按照“不建机构建机制”的原则在乡(镇、街道)建立政协联络组织,搭建同基层群众商量办事平台,促使政协委员下沉基层一线履职,打通政协委员履职的“最后一公里”。联络组织负责人一般由同级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担任,作为区县政协委员安排;联络组织成员由住本地政协委员、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和民生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如,黔东南在16个县(市)建立205个乡(镇、街道)政协联络委,168个村级“委员工作室”;松桃自治县政协实行主席会议成员联系指导乡(镇、街道)政协联络组织工作机制,将全县28个乡(镇、街道)政协联络委主任分别明确为县政协专委会兼任副主任。
创新联络形式。乡(镇、街道)政协联络组织根据选题内容,结合协商人员实际情况,以“固定+移动”的方式选取协商场所,在村民委员会、村寨院坝、田间地头等灵活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宣传和协商活动,大力宣传党的政策,广泛传播党的声音,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引导基层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如,2021年铜仁181个乡(镇、街道)政协联络组织开展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宣讲540余场次,组织基层协商活动259场次,形成协商成果124个。
发挥联络作用。乡(镇、街道)政协联络组织聚焦基层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组织开展“院坝协商”“社区协商”、调研视察、反映社情民意、提交政协提案等,协助做好排解矛盾纠纷、化解信访案件、破解治理难题、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推动形成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如,黔东南州发挥乡(镇、街道)政协联络组织作用召开“院坝协商”会,引导消除意见分歧,促成与会各方达成共识,累计办成民生实事403件,革除陈规陋习68项;施秉县双井镇政协联络组在黄琴村通过“院坝协商”,制定了《双井镇黄琴村操办红白喜事暂行办法》,协商议定接媳妇嫁姑娘彩礼钱不能高于8万元,送礼金额一般亲戚朋友和寨邻限于200元以下等措施,深得群众褒扬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