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县政协建言乌江航运经济建设
“黄金水道”重现“黄金效应”
□何森林
近年来,思南县政协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聚焦乌江复航、工业振兴、产业升级等涉及乌江航运经济复兴的一系列重点工作深入开展视察调研,为助力乌江航运经济建设建真言、献良策、出实招。
——助力乌江航道建设,提升航道通航能力。复兴航运经济,实现复航是基础,打通思林电站船闸是关键。为此,县政协主动作为,积极履职,由主要领导率队走沿河、过涪陵、到重庆,访贤问计、取长补短,先后提出了《关于加快乌江航道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快发展乌江航运经济的建议》等提案,建议充分利用贵州省水运建设三年会战的有利机遇,全面加强乌江思南段航道建设,尤其是要加快思林电站船闸建设,提升通航能力。思南县认真把握“水运建设三年会战”有利时机,炸礁石、清淤沙、建航标、引航道、通航渠、升船机建设、打通船闸等一系列建设如火如荼,有条不紊,加速推进。2021年1月5日,专门为乌江通航打造的500吨级货船航电一号船舶被思林电站大坝500吨级升船机提升70多米后,顺利翻越大坝向前航行。至此,乌江航道全线复航。
——助力乌江运力发展,打造航运工业基地。复兴航运经济,运力是保障。思南造船厂筹建于1958年,上世纪70年代,思南船厂几乎承建了在乌江航行的90%船舶。随着乌江断航,造船厂陷入困境。2002年,思南造船厂由国企改制为民营的思南兴黔船业公司,但运营依旧举步维艰。思南兴黔船业公司作为一家委员企业,其发展始终牵动着县政协领导和广大政协委员的心,县政协领导主动承担联系该企业的重任,经常深入企业一线了解情况,帮助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上的困难和问题。部分委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建设思南造船航运中心建设打造船舶制造工业基地的建议》的提案,得到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采纳。思南县把着力打造船舶制造工业基地作为“十四五”期间的一项重大任务,依托乌江资源禀赋,以兴黔船业为龙头,规划用地200余亩支持兴黔船业异地迁建,大力支持船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兴黔船业公司抢抓机遇,短时间完成厂址迁建,同步推进技术升级、人才引进等工作,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已建成单艘2000载重吨、年产20000载重吨的船舶制造基地,年船舶生产能力在全省名列前茅。目前,已建成500吨级船舶6艘下水,正在进行各项性能指标检测;在建500吨级船舶4艘,计划今年11月底前建成下水。
——助力发展航运经济,港区建设不可或缺。部分委员建议,加快乌江综合港区建设,同步推进思唐、邵家桥、思林、塘头、文家店等港区建设。思南县积极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出台的历史发展机遇,加快推进港口物流枢纽建设步伐,畅通乌江黄金水道。去年11月25日,邵家桥港区一期工程开工;今年6月29日,港邵家桥港区正式开港,伴随着长鸣的轮船汽笛,12艘500吨级标准船舶完成建筑材料装载后,沿乌江水路直奔重庆涪陵进入长江。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复兴航运经济。复兴航运经济,产业是支撑。思南县石材资源丰富,有注册资本上亿元的西南水泥有限公司,具备良好的建材产业发展基础。为此,部分委员建议,全县按照省、市“黔石出山”“黔石通江”战略规划,大力发展建材产业。思南县高度重视,认真谋划并强力推动精品砂石骨料、水泥熟料、石材等产业发展。截至目前,思南已建成规模以上新型建材企业22家,主要涉及水泥、商混、环保砖、大理石材、钢结构制品等。其中,石材企业4家,年产值达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