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峰林:打开山地旅游“新画卷”
□李钰
编者按
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贵州钟灵毓秀的自然风光,独具魅力的文化底蕴,让踏足过这里的名人大家不惜挥洒笔墨,留给这片灵气十足的土地诸多诗画。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奋力推动旅游大提质的部署下,有“山地公园省”美誉的贵州生机涌动。美轮美奂的生态风光、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底蕴厚重的历史文化,让贵州各地更加成为焕发靓丽光彩的美丽画卷。记者聚焦万峰林的华丽蜕变,让读者感受在今天,文化旅游为贵州发展注入强大推动力之际,贵州山水展露的新风貌。
清晨,一层薄雾笼罩着万峰林,为田野、民居蒙上了神秘面纱。此时登上观峰道,连绵山峰如海市蜃楼般若隐若现,犹如仙境般令人陶醉。随着太阳升起,雾霭渐散,山峰延绵叠嶂、苍翠茂盛的奇景便完全呈现在游人眼前。纳灰河畔,水汪汪的稻田、绿油油的秧苗,与田园人家一道,构成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1638年,风尘仆仆的徐霞客在万峰林脚下,被这片气势宏伟、鬼斧神工的峰林所震撼,吟出流传至今的名句——“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万峰林这处“磅礴数千里”的“西南奇胜”由此为天下人所知。
囿于贫困,亟待转型
万峰林位于黔西南州兴义市城南境内,由近两万座奇峰翠峦组成,曾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选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然而,曾几何时,万峰林奇美的景色却受制于贫困。纳灰村,位于万峰林的布依族聚居村寨,在十多年前,是典型的偏远、落后乡村,曾经有建档立卡低保贫困户13户45人。据当地人回忆,以前这里两面是山,中间只有一条坝子一条河,道路不通交通不畅,整个村子被群山“包裹”,基础设施跟不上,无法解决游客吃住问题,没有人愿意来。用当地人的话讲,曾经的纳灰村“走不出去,也进不来。”许多人只能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务农,有条件的做水果批发等小生意,日子过得还算安稳,但手头总富裕不起来。
守着资源“富矿”,如何带动当地百姓完成从吃“资源饭”到吃“旅游饭”的转型?旅游产业发展如何重新定位?是摆在万峰林景区面前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2015年,借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在黔西南州召开契机,万峰林大力发展旅游业,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举办山地体育赛事、保护少数民族村寨等方式,逐渐成为如今享誉全球的热门景区。
挖掘资源,明确方向
随着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召开,黔西南州依托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优势山地旅游资源,对旅游发展方向进行了重新定位:“打造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自此,黔西南州开启了发展山地旅游的新篇章,万峰林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以召开“山旅会”为契机,黔西南州依托万峰林的山水、田园和少数民族文化等旅游资源,把生态农业、自然风光、乡村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积极探索“农文体旅”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经过6年的努力与奋斗,万峰林发展乡村旅游取得实效。截至目前,万峰林景区开设农家乐150余家,民宿客栈189家,旅游特色商品商店10余家。同时,积极打造了特色蛋炒饭、五彩糯米饭、布依古方红糖等特色美食,打造了独具特色的“蛋炒饭一条街”,吸引着游客前来品尝打卡。昔日无人问津的小乡村,如今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
“以前来过兴义万峰林许多次,没想到现在能在这里体验到这么多东西,把旅游和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的思路让人眼前一亮,这里的山景、民宿、集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来自意大利米兰大学的地质专家Andrea表示。此外,意大利弗雷图拉诺自然博物馆馆长Luca也为万峰林点赞:“在意大利没有这样的体验,也没有这样的文化,我非常喜欢,我看好万峰林未来的发展。”
“山旅会”对万峰的助推效应十分明显。近年来,万峰林通过举办“穿越之旅徒步”“插秧节”“乡愁节”“万峰林布依浪哨节”“万峰林千人蛋炒饭节”等主题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前往观光,旅游业态的聚集带动辖区2000人就业,每月人均增收达3000元,让当地人真正吃上了“旅游饭”。
丰富业态,提升体验
在黔西南州,依托山地旅游实现村美人富,逐步走上振兴之路的美丽乡村已有300余个,从“一处美”到“一片美”,从“一时美”到“持续美”,乡村旅游和山地旅游景区连点成线、连线成片、抱团发展。万峰林则成为其中最耀眼的“明星”。
如今的万峰林景区,通过不断引进丰富多样的山地旅游体验项目、打造新设施、完善新服务来培育旅游消费的新增长点,拉动旅游产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一批体验当地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民宿、餐饮项目应运而生,也为万峰林旅游带来更多商机。
“我想在这样一个地方,把我的人生经历、我所受的教育,去跟更多人分享。”万峰林榕宿民宿老板苏荣梅告诉记者。在做民宿之前,苏荣梅旅居新加坡20余年,在新加坡当地从事教育工作。工作之外,她热爱旅行,喜欢田园生活,向往自然。万峰林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吸引了她,随即萌生了在这里打造一处有温度、有文化、有人情味民宿的想法。选择万峰林,是偶然也是必然,在苏荣梅看来,旅行和生活,从来不是分开的,榕宿是她落叶归根的栖息之地,也是梦想照进现实的地方。
近年来,随着黔西南州在山地旅游上的不断发力,为民宿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在万峰林许多新兴民宿品牌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景区将民宿体验与山地主题活动相结合,推动旅游从观光型向体验型方向转型,把山地旅游带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促进当地经济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夏天来万峰林避暑,呼吸这里的新鲜空气,白天游玩,傍晚吹风,再看看夜景,别提多爽了。”来自重庆的游客蔡阿姨说,她今年63岁,退休后跑遍了贵州的山山水水,几乎每年夏天都会来万峰林景区休闲避暑。现在她办理了景区年卡,每年夏天就过来小住。万峰林,曾经“藏于深山无人识”,如今“人气渐高天下知”,成为了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山地旅游目的地。诸多旅游重点项目拔地而起,涵盖休闲度假、文化生态、自然风光等多个领域,从欣赏山水到品析山地美食,再到客驿乡村民宿,万峰林让游客赞不绝口:“好山、好水、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