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82期 本期3212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10-26

乌 镇 漫 步



□刘平


  那年金秋,漫步乌镇,被她的古老与现代交融的风格惊艳到。自此,乌镇就成了心心念念的地方,成了灵魂的栖息地。

  刚进入乌镇,就接到她递过来的一张名片——花,花的海洋:林立的电线杆上缠绕着花儿;绛红的垃圾箱边沿盛开着花儿;灰黑的屋顶上、木质的窗框上垂挂着花儿;林荫小道旁栽种着花儿;石桥栏杆上,点缀着花儿……红如烈焰,灿若流金,紫似淡墨,蓝肖碧空……缤纷的色彩化作一盘盘珍馐端上来,令人目不暇接。空气中,或浓或淡,若有似无,弦歌一般的清香缭绕、旋转、亲吻着你的额头,润泽着你的肌肤。欣喜之余,不觉猜想,是上天泼洒了调色盘吧,这灰白单调的天空下,竟有一处灿烂似锦的所在。

  ——古老的乌镇用五彩的鲜花来释放蓬勃的热情。

  光有花香,似乎是不够的,当然不够!沿着青石小路,踱入一小院,闲步推窗:一溜粉墙,几沿黛瓦,悄然闪现。数株翠竹,一茎芭蕉闲闲地依偎着,人家屋顶的飞檐隐隐露出尖尖的小角,于花香林影中吟一曲秋日弦歌。乌镇的美,美在洗尽铅华,古朴芳香;美在出尘脱俗,安静娴雅。

  “慢点儿,慢点儿……”乌镇,含一个温婉的笑容,悄悄提醒。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乌镇正是木心老先生的故乡,这里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沿河人家,或许都记得老先生淡雅的诗行吧。文学创作离不开生活美酒的酝酿,故乡的烟火让诗人写下了醉人的诗篇。

  慢慢踱步过来,于满街林立的商铺中寻一处热气缭绕的豆浆小店,悄坐一隅,静观世相:小街上游走着各色行人,或三五相邀,或一人独行,面上均含着笑,眼里都漾着平静的光,——平日的他们应该和我一样,每日奔走于喧嚣的都市,忙碌于柴米油盐,走路像一阵疾风,心底似挑一挂爆竹,急是他们的特征。但此时,乌镇如一缕清风,在他们耳边轻语:“嘘,慢一点儿。”他们也就慢下来,静下来,各种美好想起来,笑容渐渐在脸上浮起来。

  ——静美的乌镇用淡雅的清风,拂去急行者心头每一瓣浮躁的汗珠。

  西边的最后一道晚霞消失时,乌镇的夜生活刚刚开始。仿佛是夜空下的一粒璀璨的明珠,乌镇的大街小巷,全部闪着安详的光。千年时光静静流逝,眼前的一景一物仿佛从不曾改变。“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杜荀鹤笔下的江南水乡依旧静美。沿弯弯曲曲的小巷前行,觅一处沿河小榭,点三五小菜,灯光摇曳中,看绿波荡漾,听河水轻响。观一叶小舟,分波辟水,咿呀前来。舟上渔妇戴白底蓝花头巾,一边棹桨,一边清唱。歌声荡漾在水波涟涟的小河上,消失在月色朦胧的夜空中。

  ——闲适的乌镇用千年的沉淀安放每一颗漂泊的心灵。

  “风从乌镇来,网促世界兴。” 如今的乌镇不只是江南特色的代名词,更是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峰会规模最大的分论坛,勤劳的乌镇人民“于新变化中触摸未来”,将古老的乌镇推向全世界,让古老的乌镇焕发出新光彩。

  “乌镇,来过,就不曾离开。”趁阳光正好,岁月从容,让我们携三五好友,棹一叶小舟,放下负累,放空心灵,于乌镇浅吟低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