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学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
——读我省青年作家邰诗来散文集《苏醒》
□蒲思远
《苏醒》
邰诗来 著
枕水斋工作室
有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其实,除了这些功利性的比喻,我们从书中获得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营养,这些营养使人充满力量,催人奋进。邰诗来,1986年出生于剑河县,现居贵阳,笔耕十余年,以评论居多。《苏醒》是他的第一本散文集。全书分为故乡的心事、但为君故、五色石、我的阅读史、突围与远行五个板块。从乡愁到友情,到与名家对话思考,由阅读到向思考升华,循序渐进,由阅读走向思考的高度。
所谓苏醒,是指人在沉睡中,醒过来。整本书有对故土的回望,对故乡亲人、朋友的文字记录,在《陪我走夜路的朋友》中写到自己与天生高度近视的发小水木两次夜行经历。第一次是我用白色的袋子为水木当向导,辅助他也夜行;第二次是我辍学失意在家时,水木来看望我,对我进行鼓励。呈现给读者的是一种美好、值得留恋的强烈共鸣,人生在世,纯洁的友谊值得拥有并珍惜,并记在内心深处。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也是无所不在的。书中,他对远房漂亮女亲戚的描写:“那时,我不认识她,只觉得她面容姣好,明眸皓齿,说话也温柔,看到她背着书包无忧无虑地走在上学的路上,我感慨:像她这般青春、健康、美丽的女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新知识,多幸福呀!”那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憧憬,是追求。作者当时面临辍学,在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光,这无疑是他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失落无助时,没有自暴自弃,仍然充满信心,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太原理工大学一位教授曾经说过,男同学看芭蕾,他懂芭蕾吗?他不懂。他在看什么?他在看漂亮的女孩儿。他一边看,一边在想他的幸福人生,渴望有一位美丽的女孩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这就是对生命的向往……因为有对美的憧憬,作者无疑也是受到冲击,从而获得了积极向上的动力。
文学是一束光,这是贯穿于本书的核心思路,对于人生的记录,文字是最好的方式。在失意中,孤独绝望时,阅读可以让你重新振作。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余,自己可以和文友探讨文学的最高境界,不为生活所累。不是故作高雅,而是虔诚地感受文学的魅力,让文学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接受思想的洗礼。其实,人生不光仅仅是生活,通过阅读和写作,你就会苏醒,你就能找到诗和远方。
书的封底有这样一段话:“我这么热爱这世界,怎么能不发出自己的声音呢?有那么多的欢欣、苦楚等我去表达,也有那么多的理想、彼岸花朵值得我去深思,还有那些困境里的生机,我都想一一地书写。我真是想把人生的万千气象写出来!”《苏醒》这本书就是作者的声音,一个青年的声音,一个文学爱好者的声音,一个远离故土的游子声音。一个青年在人生失意时,通过阅读,他获得了苏醒,感受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在漫漫的人生中,积极向上,自强不息。
没有沉睡哪来苏醒,只有自己的人生起起伏伏,但又不缺对生活的热爱,那才是最好的生活。阅读《苏醒》,你会感受到淡淡的乡愁,城市的喧嚣,思想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