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免门票政策成为提振旅游新思路
□贺成
国庆节期间,福建武夷山景区游人如织。“在网上做攻略时发现武夷山主景区免门票,立马订了机票。”来自辽宁的陈女士说。今年以来,福建武夷山、山东崂山、陕西华山、湖南张家界大峡谷和七星山等景区纷纷出台免门票政策,推动旅游市场复苏,提振市场信心和活力。(10月11日《新华每日电讯》)
尽管景区免门票不能一蹴而就,是否应该实施、如何实施免门票政策等,都需要经过全面分析和研判,但总体来看却是大势所趋。如今,越来越多的地方陆续推出免门票政策,尤其是这些地方在“免”字基础上做了很多“加”文章,为我国传统景区探索旅游业态和经营模式转型升级、摆脱“门票依赖”提供了具体案例,让人眼前一亮。
从“逢节必涨”到“门票减免”,之前就有一些地方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并收到很不错的效果。比如,武夷山主景区,自6月18日免门票政策实施以来,截至9月30日,已接待游客118.26万人次,较2021年同比增长109.38%。值得一提的是,在免门票政策的带动下,国庆长假期间,武夷山市旅游市场强劲复苏,累计接待游客23.22万人次,同比增长209.6%;累计实现旅游收入3.02亿元,同比增长265.45%。
旅游业往往承担着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塑造地方品牌影响力的作用。景区免门票后意味着要拿出创新之举,去做更多更细的工作。事实上,“门票经济”作为传统的旅游业经营模式,不仅早已饱受社会公众诟病,还与现代旅游业的创新发展格格不入,更无法对地方经济社会产生实实在在的全面驱动效应。
以武夷山景区为例,免门票之后,武夷山市积极着手研判免门票政策对景区自身运营和周边县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进一步优化免门票政策、调整景区发展思路,从而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发展;而华山景区为催生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推出数字藏品、文创产品、休闲旅游等项目,着力提升旅游体验感,让游客在山巅之上“变装”大侠、喝华山咖啡、吃文创雪糕,并以华山为核心,辐射周边打造康养中心、冰雪世界、潼关古城等多个重点项目,推进旅游与养生、体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
可以看到,只要各地像武夷山景区和华山景区所在地一样创新思路,从整个旅游产业体系中去进一步挖掘景区的潜在价值,与农业、工业、餐饮业等行业实现深度融合,实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就一定能有效提振旅游经济,让旅游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