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58期 本期3201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10-11

花好月圆话铜镜

  

□文/图 白英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他的诗作《古朗月行》中这样描写月亮。图纹华丽、铭文丰富的圆形铜镜,在我国古代是花好月圆的象征,更有圆满、团圆、吉祥之意。作为青铜艺术中的瑰宝,铜镜千古以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带给人们的是祥和与幸福的美好感受。

  开元十七年,唐玄宗李隆基应百官表请,将其生日设为“千秋节”,群臣百官向唐玄宗进献精美的铜镜以示庆贺,之后的千秋节,唐玄宗也定制铜镜回赠颁发给官员,并命名为“千秋镜”。唐玄宗曾就此事写过《千秋节赐群臣镜》:“铸得千秋镜,光生百炼金。分将赐群臣,遇象见清心。台上冰华澈,窗中月影临。更衔长绶带,留意感人深。”后来“千秋节”逐渐演化为“中秋节”,铜镜也成了节日必备之物。

  山西博物院珍藏的铜镜中,就有许多以民间节日习俗为表现内容的古铜镜,千百年前的秋夜,丹桂飘香,满月和明镜相耀生辉,神话传说中的月宫、玉兔、嫦娥,被人们刻画在铜镜上,栩栩如生,天上人间,仿佛融为一体。一面面铜镜沾染着岁月痕迹,从历史深处走来,映照今人,一眼千年。

  

4588-3-6.jpg

“月宫镜”,唐,直径15.7厘米,山西博物院藏。

  圆形,枝干钮。镜中部一株硕大的桂树,主干曲折,枝叶婆娑。左侧的仙人手持托碗,应为吴刚,下方有只蟾蜍,右侧有仙人舞蹈,衣带飘扬,应为嫦娥,下方玉兔执杵捣药。此镜铜质精美,纹饰华丽,佐证了古人将捣药白兔和月宫蟾蜍看作是中秋明月主神的观念,也反映了唐代铜镜的审美趣味。

  

4588-3-7.jpg

“明齐满月”禽兽纹镜,唐,直径12.5厘米,山西博物院藏。

  圆形,圆钮,圆钮座。钮座外饰一周连珠纹。主纹以凸弦纹为界,分为内外两区,内区二鸟二兽绕钮环列,外区为一周铭文:“明齐满月,光类圆珠。铭镌几杖,字刻盘盂,并存箴诫,匪为欢娱。”铭文带外饰锯齿纹,斜角云纹缘。一鸟呈人首鸟身,当为佛教中的神鸟——迦陵频伽。古人在铜镜中以神奇的构图、美丽生动的景象寄托了对幸福的向往。铜镜中的铭文,也包含着古人对中秋之月的一片深情。

  

4588-3-8.jpg

“月宫仙人”故事镜,宋,直径14.5厘米,山西博物院藏。

  八出菱花形,圆钮。钮左侧一棵大树旁有一仙人随从一侍者,右侧上方一仙人对从两侍者,下方两人执宝扇。钮正下方有一兔执杵捣药。菱花瓣内饰流云纹。中秋节是与铜镜有关的节日,铜镜之上便多有仙人、玉兔的形象纹饰,月宫镜很好地表达了古人对月宫的遐想。

  

4588-3-9.jpg

“百岁团圆”双狮纹镜,明,直径38.8厘米,山西博物院藏。

  八出菱花形,平定圆钮,钮上铭:“湖州薛益吾造。”主纹区一周凸弦纹将镜背分为两区,内区四朵如意环钮排列,其外为一周铭文“鉴毛鬓,比秦铜,制菱花,验芙蓉。”界线外有“百岁团圆”四字,外饰双狮双绣球及杂宝纹。吉语文字是明代铜镜上最具特色的一种流行纹饰。文字按上下左右的位置环钮分布或在镜钮两侧布置。字体通常大而规整,以楷书和篆书为主。长寿、富贵、团圆等内容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4588-3-10.jpg

“月样团圆”铭文镜,明,直径10.8厘米,山西博物院藏。

  圆形,银锭钮。钮外双钩线菱花形开光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菱形内有九竖行楷书铭文:“月样团圆水样清,好将香阁伴闲身。青鸾不用羞孤影,开匣当如见故人。”菱花外四边各饰一花枝。在民间有赠送铜镜的习俗,铜镜上的诗文就具有赠别的纪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