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解决“开学综合征”
□戴先任
临近开学,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迎来就诊小高峰,就诊患儿中不少都是因“开学综合征”来就诊的。医生提醒,一些头痛头晕、腹痛腹泻或发热而查不出病因的患儿,要警惕是临开学的心理问题。(8月27日《北京日报》)
一些家长没有认识到“开学综合征”的严重性,认为孩子只是厌烦上学,甚至认为孩子是在装病,这就容易贻误治疗时间,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也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从以往报道来看,受到“开学综合征”困扰的孩子,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自杀的倾向。家长们绝对不可对此大意。此前,一些地方医院开设“学习困难门诊”,让人认识到困扰孩子学习的“学习障碍症”。而如同“学习障碍症”一样,“开学综合征”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每年开学时,孩子们从熟悉而轻松的家庭环境,迅速转换到紧张学习的学校环境,产生不适感在所难免。即使是成年人,在春节过后或小长假结束后上班时,都或多或少会产生“上班焦虑症”,更何况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们。因此,对于“开学综合征”,需要家长、学校共同重视并正确应对。
现在又迎来了开学季,对于孩子们可能产生的焦虑情绪及“开学综合征”,家长应该有充分认识,并做好心理疏导。比如不能一下子给孩子施加太多的压力,不能对孩子有过于严苛的要求,同时还要与孩子多沟通,多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才能有效预防和缓解孩子们对于开学的焦虑,保持心理健康。而平时在家中,家长也不要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变得骄纵或孤僻,不能让孩子完全与外界隔绝,缺乏社交能力,因为这样的孩子一旦进入学校过集体生活,往往就会很不适应,这也会更容易让孩子患上“开学综合征”。另外,还要注意营造良好和谐的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等。
而学校也应重视并负起相应责任。比如要为入学的新生营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给孩子们一个适应的“缓冲期”,不至于让他们过于紧张,过于不适应。而不管是低年级还是毕业班,学校都应该贯彻“快乐教育”的理念,不能用应试教育来营造紧张的学习气氛,逼学生们“拼命”学习。而对于那些明显郁郁寡欢、心事重重的学生,老师们也要多加留意,与学生本人或家长多进行沟通,必要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一起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霾。
让孩子在学校接受教育,并不是让孩子奔赴“战场”,而是要能寓教于乐,让孩子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流连忘返。所以,在孩子们患上“开学综合征”的表象背后,可能并非简单的暂时难以适应的问题,还透露出教育方式方法、教育理念等方面的问题。家庭、学校应该多加反思,要从多方入手,最为重要的是,要让快乐教育真正成为育人过程中的主线,让孩子远离负面情绪,轻松上阵、快乐上阵,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身心也能健康成长,这才能真正规避“开学综合征”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