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0期 本期31974版 当前A1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08-30

借力聚“侨智” 赋能有“黔途”



——全国政协海外列席侨胞考察团贵州情况介绍暨招商推介会小记



□本报记者 田锦凡 见习记者 陈曦


  “今年以来,贵州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大盘,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增速位列全国第一方阵;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半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6.8%,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个百分点;大力实施‘暖侨’行动,打好‘侨牌’、凝聚‘侨心’、汇聚‘侨力’,服务全省大开放、大发展……”

  “贵州拥有优良的自然环境、良好的资源禀赋、便捷的交通条件、一流的营商环境,比较优势进一步凸显,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越来越好。随着传统优势产业壮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现代服务业强劲发展,全省产业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

  8月29日下午,在全国政协海外列席侨胞考察团贵州情况介绍暨招商推介会现场,副省长蔡朝林汇报情况、作招商推介。此番来黔,是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自2005年组成海外列席侨胞考察团以来,首度二赴同一省份开展考察;而由两位副省长同场向海外侨胞介绍情况,“这么多年在贵州还是第一次”。

  感应宾主“好客”,感知美好“黔途”。来自16个国家的22位海外侨胞代表亦热情高涨,纷纷在互动交流环节发言,畅谈感受、深谋发展、从实建议、诚挚表态——

  “我们沿着去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的足迹来到贵州,目的是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实地了解贵州的全面情况。虽然还没深入下去,但在贵阳半天的所见所闻,已经非常震撼!”全国政协海外列席侨胞、美国中美教育基金董事、纽约和平统一促进会首席顾问田长桉颇显激动地说。

  出身外交家庭、曾任多家外企中国公司负责人,他对过往坊间称贵州“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分银”有所耳闻。“现在应该改成‘地有千里平、天有蓝天晴、人有万贯银’了。”田长桉表示,从多彩贵州看神州大地,不禁自豪于祖国越来越强大、自信。

  当天上午,考察团一行在省政协副主席任湘生陪同下,走进位于贵安新区的贵阳大数据科创城、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华为云数据中心,切身感受到了贵州率先布局大数据产业、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催生的巨大变化。

  身为人工智能专家,全国政协海外列席侨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副理事长、日本工程院院士任福继时隔23年再来贵州,直言变化“翻天覆地也不为过”,尤其是代表科技前沿的大数据产业起步早、发展快、收获多、影响大,连华为等全球高科技企业都将云数据中心建在“中国数谷”贵阳,令其“感到异常兴奋”。

  结合长期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的经验,任福继认为贵州做大做强数字经济,还需在推动数据转化应用上发力,深挖数据资源的经济价值,真正变“大数据”为“好数据”“全数据”;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丰富的生态、旅游、劳动力等资源深度融合,打造国家级新型大健康、大教育基地,为人的身心健康注入科技动能。

  全国政协海外列席侨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唐林,则聚焦贵州数字经济发展中的数据安全、人才匮乏问题,表示愿意利用高校法学教育资源、创办首家中国大陆留学生澳大利亚律师事务所的经验,为贵州打造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助一臂之力。

  首次入黔,唐林对这里的生态、气候“一见钟情”,开始有在贵阳置业的“冲动打算”。同样盛赞贵州良好生态环境的,还有全国政协海外列席侨胞、波兰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永远荣誉会长、波兰丝绸之路基金会会长招益华,而他已与黔南合作农业种植多年。

  “我在国内主要从事农业、养老两大产业,这次来贵州想多走走、多看看、多交流。如果政策等各方面条件适合,会在康养产业和太子参、铁皮石斛等特色中药材研发及精深加工上做投资。”招益华说。

  “贵州应该加快发展制造业,我们有近两万家中小企业资源可以利用。”

  “我们可以把新西兰的先进经验带回来,为贵州乡村建设出谋划策。”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次来先走走,下次就要上台签约了。”

  ……

  言之恳切,乃情之所至,唯憾时已近晚。而未尽之意,将在接下来为期3天半的深入实地考察中,得以升华并释放出助推贵州高质量发展的“侨力”。

  “贵州的‘黄金十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希望大家从考察中收获对祖国发展的信心、在黔投资兴业的机会、讲好中国故事的精彩素材。”出席会议的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主任朱小丹说。省政协主席刘晓凯表示,将充分利用大平台、好机遇,坚持以侨为“桥”,着力汇“侨情”、引“侨资”、聚“侨智”,努力为侨商在贵州投资兴业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