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市绿茵湖街道文明村:
“院坝协商”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彭迪
今年以来,都匀市绿茵湖街道文明村以创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为契机,把“请你来商量”协商平台搭建到群众家门口,通过“院坝协商”,引导村民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让村民直接参与乡村重大事项和日常事务的讨论与协商,促进一个个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件件难事得到及时回应。
——突出党建引领,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村“两委”换届选举后,文明村选举出6名委员,交叉任职4名,村共设两个党支部,党员91名。年轻的村“两委”班子,为开展基层民主协商构建了坚强的组织体系和政治保障。在村“两委”及村党组织领导下,文明村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治理体系,做实“党小组+寨管委(网格)+十联户”治理“铁三角”,发挥党组织“议前审核把关、议中有效参与、议后执行监督”的引领作用,鼓励村组党员参与“请你来商量”组寨议事会,充分发挥党员参与基层治理示范带头作用。
——搭建协商平台,构建共治共建格局。文明村中寨组整合村内资源,打造集办公议事协商、党员活动、多媒体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寨管委办公中心,将协商阵地建在寨组中心,搭在村民家门口,确保村委、寨委联系服务群众有支点、有抓手。同时,优化流程,完善议事机制建设,将党政关注的要事、民生改善的实事、社会治理的难事“化整为零”,通过建立“三事三商一审”协商议事机制,即围绕“党委的事、村里的事、群众的事”,通过“走访协商、自治协商、会议协商”三种方式,广泛听民声、汇民智、集民力,按照量化积分模式,将参加公益事业、卫生环境、致富带富、产业发展等列入评比内容,每季度公布积分情况,营造“人与人比、户与户比、寨与寨比、村与村比”的比学赶超氛围。
——精选协商议题,扩大协商议事主体。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针对不同渠道、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特点,围绕切口小、受关注、能落实的民生事项精心选择协商议题,确定并细化协商内容,按照不调研不协商的原则,组织“政协联络组+‘两代表’+村(居)两委成员+社情民意联络员(村民小组长、老党员、老干部、乡贤寨老)”四级力量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摸清基本情况,做足功课,规范有序开展协商议事全过程,真正实现群众的事情与群众商量着办。
——注重协商成效,推动协商成果转化。文明村将打造示范点创建工作作为带动全村发展的有力手段,在坚持“商以求同、协以成事”为目标追求的基础上,对协商成果组织开展“回头看”,通过民主监督、调研视察、民主评议等方式跟踪办理情况,推动问题解决、矛盾化解,让协商成果“落地生根”,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文明村对“红白理事会构架”议题进行协商后,制定了“三定四统一监督”制度,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获得了广大村民的支持。就《村规民约》修正开展协商会,与115户群众签订“寨规民约”,形成“美丽村寨自己建,基层治理立马现”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