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政协主席许风伦
创新思维务实举措扎实工作 着力破解“两个薄弱”问题
在省政协正确指导和黔西南州委坚强领导下,黔西南州政协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州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以创新思维、务实举措、扎实工作,着力破解“两个薄弱”问题。根据会议安排,现作如下发言。
一、坚持党的领导,把方向
一是深入调查研究,仔细破解难题。落实年初州委工作安排,成立调研组赴全州各县(市),深入了解政协工作“两个薄弱”问题中基础工作“薄”在哪里、人员力量“弱”在何处,全面摸清全州政协系统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工作力量,细致掌握基层政协履职薄弱环节和工作困难问题,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总结工作经验,开展专题协商,研究措施办法,为州委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州县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召开会议,专题部署。7月27日,州委政协工作会议召开,这是2019年以来第二次以州委名义召开的政协工作会议。我们将深入扎实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总结经验做法,大胆创新,形成有效工作机制,切实解决好州县两级政协基础工作薄弱、人员力量薄弱的现实问题,推动新时代黔西南州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完善机制,抓落实
一是练好调研基本功。近年来,我们总结形成选题、培训、协商、深研、借鉴、转化的“六步调研法”,调研工作质量显著提高,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果。2019年,黔西南州成为全国政协第一批调研基地,连续两年协同全国政协圆满完成调研任务,得到了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省政协主席刘晓凯、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学习委副主任刘福连等领导的肯定。
二是提高协商精准度。年初在谋划协商主题时,主动向州委、州政府报告并征求协商主题,广泛征求协商内容。近年来,黔西南州政协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专题开展调研,通过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开展协商,民主协商的精准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是构建协商好机制。构建了以政协全体会议集中协商为龙头,以州长与政协委员面对面专题协商、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协商为重点,以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院坝协商、社区协商等为常态的“龙头+重点+常态”的协商议政机制,今年还召开了州委书记与政协委员座谈会。
四是搭建协商大平台。认真落实“一线政协”要求,探索开展院坝协商“12345”工作方法,兴义、兴仁等县(市)在乡(镇、街道)探索了政协工作联络机制,搭建了协商大平台。
五是完善“二三四”提案办理机制。我们始终遵循“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求实效”的提案工作方针,把提高提案办理质量作为工作的立足点,把提案办理协商作为提案工作的重要环节,不断创新完善提案培训机制(围绕“两培训”:请进来、走出去)、管理机制(严把“三道关”:征集关、立案关、转化关)、办理机制(抓实“四环节”:交办、督办、考核、重视),充分发挥提案在助推我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优化资源,激活力
一是配强政协领导班子。我们系统构建了“政协党组+机关党组+机关党委+基层党支部”的组织模式,建立了党组成员联系界别党员委员、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制度,实现了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全覆盖。
二是健全优化机构设置。为让机构设置更加适应新时代履职要求,有效服务保障政协委员履职,设立了农业农村委员会和州政协委员服务中心。下一步,我们还将努力在州、县、乡增设政协协商议政中心,配齐人员力量,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协组织体系。
三是加强委员队伍建设。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把委员队伍入口关。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与国内高等院校联合举办培训班,把好委员教育培训关。为充分发挥委员作用,把好委员履职关,建立了“三三制”工作机制,即:推行政协委员“三个一”作业(每年至少提交1件提案、参加1次界别活动、对接联系界别群众1次);开展委员“三级述职”(委员向专委会述职,常务委员向常委会述职,副主席、秘书长向主席述职)。
四是加强政协干部队伍建设。面对政协机关干部年龄偏大、公务员超编、“将”多“兵”少等实际困难和问题,采取了“扩”“转”“派”“借”等办法,着力在加大政协年轻干部培养使用力度和优化政协干部队伍年龄和知识结构上下功夫。
总之,我们将进一步借鉴今天座谈会上兄弟市州的经验做法,认真贯彻落实好今天的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市县政协工作,着力解决“两个薄弱”问题,推动黔西南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