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80期 本期3189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08-18

毕节市政协主席杨宏远

  

创新“四联机制”破解“两个薄弱”


4576-23-5.jpg


  自2019年以来,毕节市政协按照“不建机构建机制”的思路,积极探索实践了议题联接、调研联合、协商联动、成果联用的“四联机制”,通过推动市县政协上下联动,整合履职资源和力量,着力破解“两个薄弱”问题。

  一、突出“议题联接”,推动两级政协履职更加聚焦

  过去,由于市县两级政协、各县(市、区)政协之间关注点不同,协商监督计划中的议题较为分散,对党委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一些重点难点工作,难以统筹力量精准履职。为此,毕节市政协在制定年度协商监督计划时,采取党委、政府点题,各民主党派市级组织、各县(市、区)政协荐题的方式,广泛征集年度协商议题,形成议题清单后,召开市县政协主席联席会议,将市县政协共同关注或存在交集的议题选定为市县政协联接议题,纳入各自年度协商监督计划,实现议题联接。其中,联接议题原则上要占年度协商计划议题总数的70%,自选议题占30%。这样,既统一了市县政协工作目标和焦点,又留足各自空间、体现了个性需要和特色。

  二、突出“调研联合”,推动两级政协履职更加聚力

  过去,由于市县政协人员力量薄弱,特别是县级政协1人委居多,调研视察时常出现人力不足、深入不够等情况。为此,我们根据不同专题议政协商形式,将政协参加单位、各民主党派、各县(市、区)政协、市县政协委员整合聚力,组成联合调研组,围绕联接议题开展调研视察。比如,常委会视察调研由“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部分常委+有关市直部门+各民主党派市级组织+所到县(市、区)政协”组成,主席会议视察调研由“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部分委员+所到县(市、区)政协”组成。调研结束后,按县(市、区)形成分组报告,提交市政协综合形成总报告;对于综合性较强的调研课题,采取“总课题+若干分课题”的形式,由各调研组各领一个分课题开展调研。这样,既集中力量办了大事、解决人员力量薄弱问题,又切实减轻了基层负担。

  三、突出“协商联动”,推动两级政协履职更加聚智

  过去,由于县级政协协商时,议题选择不准、协商议政能力弱等因素,在协商议政时,不能建精准之言、献务实之策。为此,我们以市县共同议题为纽带,把协商民主贯穿调研视察全过程,开展广泛、多层的协商活动。在调研过程中,各调研组深入农村、社区、园区、企业等基层一线,开展问计式协商。调研结束形成报告后,各县(市、区)政协先就分组报告开展专题协商,形成成果报市政协。后由市政协将修改完善的调研报告提交专题协商会议,开展议政式协商。通过市县政协协商联动,不断丰富协商形式、规范协商程序、增加协商密度,提升了协商的深度和广度,使协商建议更接“地气”,协商成果易于“落地”。

  四、突出“成果联用”,推动两级政协履职更加聚效

  更好激发参加市县联动的有关方面积极性、主动性,成果共享是关键。我们采取“成果联用”的方式,共同工作、各记其功、共享共用、推动落实,变“要我干”为“我要干”。调研协商成果形成后,由市县政协报同级党委、政府领导参阅,并分送有关参加单位。各民主党派市级组织、各界别根据各自关注的问题,在联合调研协商过程中,搜集素材线索,形成社情民意信息、提案及全会大会发言等成果。相关调研协商成果报送后,及时跟进查看领导有无批示、相关部门办理情况,并组织市县政协委员对成果转化运用情况开展监督视察。同时,协调考核部门将获各级领导批示肯定的调研协商成果次数,作为市县政协年度目标考核加分事项;将参与市县政协联合调研协商作为委员奖惩、届中调整和换届时考评的依据记入履职档案。

  从目前情况看,通过联动破解市县政协“两个薄弱”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四联机制”在运行上仍然还有一些短板。一是工作推进还不平衡。个别县政协积极性还不够高,对市政协存在依赖性;二是制度建设还有差距。未形成一系列完善的制度规范和具体操作规程,联动成果转化跟踪落实机制也还不健全。三是宣传有待加强。在探索“四联”机制实践中,相关经验做法还需进一步总结提炼和宣传。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一是强化制度建设。目前我们正在制定继续深化“四联”机制实施意见和操作细则,准备提交市委深改委会议审议后印发实施。二是示范创建。深入总结提炼“四联”机制经验做法,在各县(市、区)开展“四联”机制示范创建,努力打造成为政协破解“两个薄弱”难题的机制品牌。三是抓好三级联动试点。按照此次会议精神,以“煤炭提质增效”提级协商为切口,积极开展省市县三级联动试点,为创新政协履职新机制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