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要强化优生优育基础性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中强调,优生优育是我国从人口大国走向人口强国的关键因素,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是落实三孩生育政策的重要举措。从基层调研中了解到,0—3岁婴幼儿家庭缺乏正确的育儿观念和科学的育儿知识,这一现象在农村更为普遍。科学育儿对于孩子成长有很大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和身体健康程度由科学育儿决定,为此向家庭成员普及科学搭配膳食、科学喂养孩子的知识,以及开发婴幼儿早期教育等,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实现优生优育的重要基础工作。因此,省政协委员周培芝提出相关建议。
现状分析
总体来说,我国现阶段仍有不少家庭,因为获得科学育儿指导的途径较少,普遍存在缺乏系统、专业的育儿知识培训。尤其在农村,隔代抚养的现象较为突出,育儿仅凭老人经验,容易出现农村婴幼儿发育水平低于城市儿童,导致城乡儿童差距大。同时由于科学育儿专业机构和服务队伍少,婴幼儿的健康成长缺乏科学指导,家庭育儿理念不能适应婴幼儿成长中阶段生理、心理的发展需求,特别是亲子陪伴对身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时有出现儿童身体、语言发育迟缓的现象。
对策建议
开发教材和课程、开设育儿课堂
由卫健部门牵头,依托高校、社科机构、托育服务机构等,开发符合本土实际育儿教材及课程,教育引导准父母、父母(包括其他家庭成员)学习育儿知识,并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为婴幼儿家庭提供专业的育儿支持。
培养专业的家庭育儿指导队伍
以卫健部门牵头,依托高校、职校以及有关社会机构,以社区(村)医生、妇联干部、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为主要对象,开展婴幼儿保健、看护、膳食搭配及早期教育等的培训,培养专业育儿指导服务队伍和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指导队伍为广大家庭提供育儿指导服务。
将婚姻家庭、生育健康、科学育儿纳入新婚夫妇必修课程
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做好系统化安排部署,将婚姻家庭、女性健康、科学育儿等内容的培训,纳入婚姻登记管理内容,并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让夫妻双方在步入婚姻殿堂之前,能接受系统的“岗前”培训,为建立良好的婚姻家庭关系、科学养育孩子奠定基础。
以农村家庭为科普重点
要针对我省外出务工人员多、婴幼儿交由老人抚养的情况,由妇幼保健部门牵头,联合民政、民宗、妇联、科协等部门开展科学育儿知识普及,对不懂汉语的少数民族家庭采用双语科学育儿知识培训,大力宣传普及优生优育优教理念,广泛普及科学育儿知识,为农村家庭提供科学育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