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4期 本期3183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08-09

土 豆

  

□王吴军


  它的学名叫马铃薯,我那地处黄河南岸中原地区的农村老家把它叫做土豆,华北地区则称其为山药蛋。

  很多年前,我们家人是不吃土豆的。听母亲说,在饥荒时期,红薯救了很多人的性命。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很多人单纯地靠吃红薯为生,虽然久而久之,人会吃出胃病,但在我的老家,人们对于红薯的感情是无与伦比的。相比于红薯煮熟后甜丝丝的味道,人们不太习惯土豆做熟后的滋味。

  可是,读初中的时候,我却把土豆当成宝贝。那时,家里刚开始栽种土豆,一到春三月或者秋八月,土地收拾好了,就开始栽种土豆。周末空闲,我就跟着父母去地里栽种土豆,弄得身上和手上都是泥土,但是心里却非常高兴。双脚踏在一望无际的土地上,心中想着以后土豆的丰收,在辛苦的劳作都不觉得累。土豆萌芽之后,一个劲儿地疯长,要不了几天,就是满地的碧绿,让人忍不住想高歌一曲。

  但说起全中国最爱土豆的地方,大概非山西莫属。书籍上记载说,大约在清道光十八年,土豆被引入山西。清朝的吴其濬在他的《植物名实图考》一书中记载说:“山西种之(指土豆)为田,俗称山药蛋,尤硕大,花白色。”山药蛋是山西人对土豆无比亲昵的称呼。山西人喜欢吃山药蛋,还喜欢在民歌、地方小戏、美术工艺乃至农谚俗语中描述山药蛋。而且,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在二十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山西作家竟然形成了一个山药蛋派,并成为中国当代小说中名声响亮的一个流派。山药蛋派是以作家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的文学流派,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人,人称“西李马胡孙”。他们的作品透着泥土的芳香,就如山药蛋一般憨实可爱,又有营养,又有嚼味儿,非常接地气。另外,在山西民间家庭的炒菜中,据说如果没有山药蛋,简直就没法做饭,当地的人们对山药蛋真是情有独钟,三餐不离。在山西岚县,有“早晨煮蛋蛋(山药蛋),中午蒸蛋蛋,晚上想吃个改样饭,土豆切成两瓣瓣。”的顺口溜。

  母亲用土豆做菜的时候,喜欢做炒辣土豆丝。把土豆洗净,去皮,先切成大块,再切成丝,然后和切好的红辣椒丝一起用大火爆炒。母亲炒的辣土豆丝尽管是素菜,但是,就是用鸡鸭鱼肉来换,我也是不肯的,那味道真的太好了。

  要说土豆本身什么味,还真难描述,然而土豆的“菜缘”十分好,因为和谁搭档都随和:“小土豆炖排骨”,它去排骨的油腻;“青椒土豆丝”,它增青椒的色彩;“土豆烧羊肉”,它解羊肉的膻腥;“土豆丝摊鸡蛋”,它烘托鸡蛋的香气;即便“凉拌土豆丝”,随便掺粉丝、黄瓜丝、海带丝、胡萝卜丝也好,抑或加豆芽、豆腐皮、海蜇、金针菇也罢,土豆都能把它们调和的香气四溢。它就像响马群里的谦谦君子,又像秀才堆儿中的铮铮侠客,和它在一块抑或感觉有品位,抑或感觉有安全感,总之浑身都舒坦。

  我现在更喜欢土豆了,大概是经过了有着许多不切实际的美梦的少年时光,看到了生活在繁华落尽之后的朴实和稳健之美,不再追逐浮华和梦幻,而是脚踏实地,勤奋做事,努力前行。我常常想,土豆之美,美在你如果活成个土豆的品格,也一定是招人稀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