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亿做诈骗广告”背后的灰色利益链
□戴先任
不少市民遇到问题时,都习惯先打开搜索引擎寻求帮助。江苏镇江丹阳的张先生为了寻找联系不上的妻子,也到网上搜索如何定位,结果人没找到,还被骗了3万多元。镇江警方展开调查后,发现这些诈骗广告链接是由专业团队来给诈骗团伙“引流”的,用于诈骗的“引流”推广费用高达2亿多元。近日,镇江警方公布了这起案件的详情。(8月1日“人民网”)
诈骗团伙花2亿元做广告,骗取近5亿元。“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诈骗团伙为行骗下了血本,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除掉广告费,诈骗团伙还赚了2亿多。诈骗金额之巨,为诈骗投的成本之高,都令人咋舌。
在网络上实施此类诈骗犯罪,“引流”很重要。比如像受害者想查询他人微信聊天记录或定位他人位置信息等,就可能通过网络搜索寻求帮助,这就给了诈骗分子以机会,通过搜索引擎给受害者“精准设套”。
诈骗团伙找到广告公司,给广告公司不菲的酬劳,让广告公司给自己“引流”,在巨额利润驱动下,这些广告公司在各大搜索平台大量投放引流广告,把受害人引入诈骗陷阱。这些广告公司已然成了诈骗团伙的帮凶,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如原报道中,涉事广告公司中的67名嫌疑人就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除了诈骗团伙、广告公司,一些搜索引擎平台对此也负有责任。对于平台出现的诈骗广告等灰色广告、非法广告,搜索平台要能加强审核监管,要能及时下架,更不能为了利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受害者看到搜索引擎平台上的非法广告后受骗,从诈骗团伙、广告公司到搜索引擎平台,都要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早在2016年,魏则西事件就曾引发舆论轩然大波,让百度等搜索引擎平台站在了风口浪尖。事情出现后,搜索引擎平台也称要完善审核监管机制,但类似非法广告仍然较为常见。
诈骗团伙花2亿元做广告,再次暴露非法广告背后隐藏的灰色利益链。诈骗团伙、广告公司、搜索引擎平台,在某种程度上结成了“利益同盟”,受害者被骗取的钱财也等于被他们所“瓜分”了。
一方面,要加大对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提高不法分子的违法成本;另一方面,要铲除灰色广告背后的灰色利益链,对诈骗团伙、广告公司、网络平台要能“多管齐下”,要督促搜索引擎平台规范运行,尽好自身的管理责任,对于违法违规搜索引擎平台,要依法依规予以惩治。而广大网友也要增强防范意识、法律意识。如查询微信聊天记录和定位他人位置信息,本身就是违法的行为。在原报道的案件中,网友如果不去侵犯他人隐私,也就不会被骗。
要遏制网络上的各种诈骗广告、非法广告,清除这些“诈骗陷阱”“消费陷阱”,就要抓好源头治理,斩断背后的灰色利益链,要让相关各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提高各方的违法成本、违规成本,从而才能铲除滋生灰色广告、非法广告的土壤,净化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