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57期 本期3181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08-04

襄阳古城:山水人文之胜,赢得十里春光


□刘凯


  当我来到襄阳古城的北门时,心里激动得几乎不能自已——终于,我能与这斑驳的城墙,零距离地对视、触摸、对话!


传奇之城 

  襄阳古城有着一系列的文化标签:2800多年的建城史;汉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曾在这里的隆中躬耕求学10年,谋划了天下闻名的《草庐对》;境内现有古隆中、米公祠、习家池等名胜古迹700余处;三侠五义曾经在这里大破冲霄楼,捉拿过襄阳王;一代名将白起、关羽、岳飞、李自成都曾经在襄阳城中鏖战;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皮日休等一大批唐代文化名人,也在此城留下了浩如烟海的璀璨诗作……

  可以说,襄阳古城是千年灵秀地,诗词烂漫城!


 铁打的襄阳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我走进了古城,去亲身感受这座千年古城的脉动与魅力。

  襄阳城地处汉水中游南岸,始筑于西汉高帝六年,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史书记载,襄阳城自东汉刘表莅襄作荆州牧治始,历为州、郡、府、县治。旧城作为军垒一直使用到唐代。宋时由原土城改为砖城。襄阳城被历代兵家所看重,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古城建筑防御体系之一,也是中国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防御建筑。

  古城总长为7300多米,城垣上有垛堞4000多个,城墙均高8.5米,宽5至15米。古城共有六座大城门,即大北门、小北门、长门、东门、西门和南门。东门曰“阳春”,南门曰“文昌”,西门曰“西成”,大北门曰“拱宸”,小北门曰“临汉”,东长门曰“震华”——光看这城门的名字,就足可看出古城背后的文化渊源。城门上的“襄阳”二字,由明万历年间的知县万振孙题写。襄阳城与仲宣楼、鼓楼、襄阳护城河等历史名胜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为中华腹地山水名城。古城的中心十字街处建有鼓楼(昭明台),在南街设有谯楼,城内建筑相互呼应,构成一个完备的古代城池功能整体。

  “楼阁依山出,城高逼太空”。整个襄阳城布局严谨,形势险要,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固若金汤,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之誉。目前,襄阳明清古城墙已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与国内其他古城镇携手成立“中国十大古城镇联盟”!

  古城西北角的“夫人城”是与襄阳城紧邻的一座城外城。城墙高6米,周长约100米。城墙朝北的一方正中大型石匾上嵌着三个大字:“夫人城”。城墙下有一碑刻,记载着清代同治二年(1863年)襄阳人为缅怀东晋襄阳守将朱序之母韩夫人所筑此城的故事。当年襄阳激战时,守将朱序的母亲登城巡视时,感觉城西北角地势险要,必先受敌,于是就带领家婢和城中妇女,夜以继日地筑起了一座新城。西北角果然最先被敌军攻破,守城将士移驻新城继续战斗,从而保住了襄阳城。为纪念韩夫人筑城有功,人们就把这个新城称为“夫人城”,一直叫到今天。


得人文之胜

  荆州古治遗址位于古城荆州街。东汉时初平二年(191年),献帝任命刘表为荆州刺史,其治所迁至襄阳,襄阳从此成为统辖今湖北、湖南两省和河南、贵州及两广一部的荆州的首府,成为荆州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这一变化,对襄樊地区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楼建筑在拱券式城门洞上,城楼四柱三间,重檐歇山顶,七檩抬梁构架,砖木结构,为清代建筑。整个城楼具有北方建筑的稳重、浑厚之风,又兼南方工艺的灵动、飞扬之气,而脊吻、饰件则多采用襄阳地方传统工艺。城台外有垛墙,内有女儿墙,台西侧有蹬城马道。城楼饱经沧桑,味兼南北之风,至今完好如初,令人为之赞叹!

  古城中的仲宣楼和黄鹤楼、晴川阁、岳阳楼一起,被誉为“楚天四大名楼”。仲宣楼位于古城东南角城墙之上,为纪念东汉末年诗人王粲在襄阳作《登楼赋》而建,因王粲字仲宣,此楼故名。仲宣楼为双层重檐歇山顶,分城墙、城台和主体楼几部分。楼高17米,楼上悬挂有沈鹏等名家题写的“仲宣楼”等8幅匾联,楼内有壁画石刻《建安七子图》。

  襄阳护城河平均宽180多米,最宽处250米,是我国最宽的人工护城河。整个护城河宽阔幽静,碧波荡漾,犹如绿色长龙,护卫着襄阳古城。

  古城的东南有一个特殊的建筑:绿影壁。它虽为一堵影壁墙,但却是全部用青绿色石料刻砌而成的,这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因此被称作“绿影壁”。绿影壁高7.6米,宽26.2米,厚1.6米,均以汉白玉镶边。中间刻有“二龙戏珠”,左右各刻巨龙飞舞于“海水流云”之间,四周边框精雕小龙64条,姿态各异。影壁造型庄重,雕刻华美,风格豪放,生动雄伟,是石刻中珍贵的艺术品之一。

  金庸、冯骥才等学者曾在“中国魅力城市”评比中高度赞扬襄阳: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墙仍然完好!凭山之峻,据江之险,没有帝王之都的沉重,但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风光,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今天,这里已经成为内陆重要的交通和物流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