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74期 本期31814版 当前A1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08-04

传承精神血脉 凝聚奋进的强大力量

  

——二谈“困牛山红军集体跳崖千古壮举”

  

□黄芸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困牛山战斗的悲壮历史,是一群有信仰的人塑造初心、守护初心并为初心而奋斗的历史。2021年3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谌贻琴专程来到石阡县困牛山红军战斗遗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纪念碑前,她动情地说,学习这段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历史,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辈绝对忠诚、信念坚定、勇于牺牲、赤诚为民的崇高精神,这是我们党初心使命的生动诠释,是共产党人政治品格和优良作风的鲜明体现,给我们留下了榜样的感召、信念的指引、精神的滋养。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要永远牢记这段历史,把这个故事世世代代讲下去、传下去。

  贵州是中国革命的圣地、福地、伟大转折地,从百废待兴到奠基立业、从封闭落后到开放进步、从发展滞后到赶超跨越,在这块光荣的红色土地上,贵州各族干部群众坚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气魄、“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拼搏精神,赤胆忠心跟党走、勤劳智慧创奇迹,逢山开道、遇水架桥,矢志不渝推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以人民历史命运的根本改变和山河面貌的万象更新,谱写了一曲曲“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赞歌,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激荡起的磅礴力量。新中国成立前,“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的邓恩铭、“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王若飞、“只要我一天活着,我就一天不停止党的工作”的周逸群、“身在牢房志更强,抛头碎骨气昂扬”的龙大道、“愿将满腔热血,换来幸福人间”的林青等贵州籍革命先烈,以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革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为共产主义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奉献了宝贵生命。抗美援朝时期,以刘兴文、易才学、龙世昌等为代表的贵州籍中国人民志愿军军人,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奋战,为赢得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既是困牛山革命英烈和各个时期先进人物的初心使命,也是后发赶超的“贵州实践”的强大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特别关怀厚爱,多次到贵州视察指导工作,多次对贵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贵州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注入强大动力。全省上下牢记领袖嘱托,自觉把感恩之情转化为奋进之力,在发展条件相对较差、困难相对较多的情况下,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从人均经济总量长期挂末的“经济洼地”奋力赶超,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赶超跨越的“黄金十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贵州填谷造峰、奋力攀高,凝心聚力、千年梦圆,发生了深层次、历史性变化,创造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发展奇迹,被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在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在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精神的力量始终在贵州大地不断传承。“当代愚公”黄大发、“县委书记的榜样”姜仕坤、开山修路的“女愚公”邓迎香、“大山深处的改革女先锋 ”余留芬、“全国时代楷模”文朝荣、“排雷英雄”杜富国等一大批基层干部群众,接续构筑起“精神高地”,将“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作为强大精神动力,载入贵州史册,融入到贵州大地,铭刻在贵州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