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0期 本期3179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08-02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反转现象刍议


□王迟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网络空间中的信息来源充满了不确定性,新闻媒体过度追求新闻的新颖与时效,以至新闻把关部分不够严谨或缺失,造成的新闻反转现象成为了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常见情况。尤其是突发事件、敏感话题,极易形成反转。新闻反转现象的频繁出现,不仅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更损害了社会信任机制,激发了社会矛盾。此外,因新闻反转现象而衍生的虚假信息、网络暴力等负面问题,也对新闻当事人与新闻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性损伤。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反转现象形成的原因

  (一)信源方面:多元化信源降低传播门槛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网络空间的高度开放与包容,让更多使用或活跃于互联网的公众有了“发言权”。几乎任何人皆可在网络空间发表观点,因此,信息来源变得愈加多元化、复杂化,其范围也进一步扩大,有着不可控的趋势。

  网络大V、自媒体、营销号、直播网红等新型意见领袖,增加了信息来源的复杂性,让公众面对海量的信息,难以辨别真伪与重要次序,新闻媒体发布的信息被旁置,公信力与话语权有所减弱。公众淹没于信息海洋之中,为新闻反转现象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条件。

  多元的信息来源,在民间舆论与传统媒体引导的舆论的双重影响下,使原本脉络清晰的新闻事件不断反转,经历一系列证实才得以呈现原貌。因此,信源的影响是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反转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受众方面:良莠不一的媒介素养影响受众认知

  受众是外界信息的接受者,是与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交流的对象。在传统媒体时代,受众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对单一的信息来源依赖较高,进而使得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与权威性位居高点,其地位并非流言、小道消息、民间舆论所能轻易撼动。受众在被动接受信息的同时,又因教育程度、经济水平、渠道稀缺等因素,难以主动反馈或质疑新闻媒体。因此,传统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反转,基本由新闻工作者或者新闻媒体生产过程中的不断调查产生。

  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迅速发展的网络空间为公众赋予了更多媒介接近权、使用权、参与权、舆论监督权等。公众除了扮演以往“受众”的角色又多一重“传播者”的身份,他们既可以有选择性地接收信息,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生产信息、发布信息。网络大V以及各领域意见领袖,便是这一双重角色的具体诠释。这种角色转换虽加快了信息的传播与共享,但也给社会中新闻反转现象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因受众媒介素养不一,加之以年轻群体、底层群体、学生群体为主的网络空间充斥着各种情绪化因素。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不同媒介素养的受众对信息的接收与理解存在一定差异,致使信息在流通过程中被不断加工、修饰乃至更改,失去了真相的本质。

  部分受众缺乏理性认识,面对突发事件试图用情绪化的表达随意评判或断定事件原委,再通过自媒体平台进行信息二次传播,让处于多级传播过程中的受众更加难以辨别事件真伪,新闻反转现象便油然而生。

  (三)媒体方面:新闻伦理失范造成新闻反转

  随着新闻媒体行业的革新发展,新闻伦理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恪守的新闻准则与道德规范,却被逐渐忽视与淡化,进而削弱了新闻媒体的社会功能与舆论引导作用。每一条反转新闻的出现,和新闻媒体未能详细审查新闻事件的具体真实与整体真实有着莫大关联。其背后原因或是新闻工作者业务能力疏忽,或是新闻媒体过于追求时效性,才让新闻反转现象不断发生。而新闻反转现象一旦出现,公众则会将指责的矛头对准新闻媒体及新闻工作者,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与权威性也开始逐渐减弱。

  在传统媒体时代,因大众传播媒介的权威性,传统主流媒体形成了以其自身为主体的“垄断式”传播格局。传统主流媒体无须过多考虑生存环境,只需专心精致做好新闻媒体的报道工作,新闻伦理失范鲜有发生。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主流媒体开始与新媒体、新型传播技术进行融合,媒体领域不断推向媒体融合纵深发展。可随着受众在网络中的信息生产与传播权,以及社交媒体、自媒体平台等崛起,传统主流媒体地位旁落,其权威性与竞争力大打折扣,部分新闻媒体甚至面临生存危机。主流新闻媒体开始与自媒体、社交媒体平台“赛跑”,主流媒体注重新闻的时效性与新颖性,时常发生把关不严格、信息来源未经核实便发出,导致新闻反转现象频发。

  此外,因新型传播技术难以驾驭以及新型传播人才缺失等问题,传统主流媒体不得不启用大量非新闻专业人员生产新闻,也是造成新闻反转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新闻工作者过于追求新闻时效性与新颖性,在未经核实的情形下,对新闻事件进行公开报道,最终导致新闻反转,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与权威形象。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反转现象的对策分析

  (一)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原则

  新闻专业主义原则是对新闻工作者及新闻传播领域的一种专业规范要求。新闻专业主义原则包括新闻真实性、新闻伦理规范等要求在内,每一位新闻从业人员都需要以新闻专业主义原则为出发点,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基本宗旨,做好新闻传播工作。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面对日益频发的新闻反转现象,新闻专业主义原则仍需坚守。新闻工作者需要以新闻专业主义原则为目标,并在日常的新闻工作中以新闻专业主义原则中的具体内容来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并在采访、写作、编辑等新闻生产环节中,以新闻真实为第一要义,保证新闻生产的客观性与独立性,力求最大化地呈现新闻事件本身的新闻价值。

  新闻媒体需严格把控信息来源,建立并不断完善多方审核、审查应对机制,避免新闻失实、新闻反转、虚假新闻等内容的出现。同时,新闻媒体应结合自身优势,打造创新发展新思路,推出符合受众接收习惯、阅读习惯的新闻产品,提升自身的权威性与公信力。

  培养适应网络时代迅速发展的新闻专业工作者,提升新闻工作者的业务能力,也是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原则的重要部分。

  (二)提升受众媒介素养

  在新媒体时代,受众拥有着更多的媒介接近权与使用权,加之网络空间降低了传播门槛,任何个体都可以在网络上生产信息、发布信息、传播信息。但由于受众的媒介素养各有不同。因此,提升受众媒介素养是应对新闻反转现象的重要措施。

  受众作为信息流通过程中的参与者,对信息的传播以及保障信息真实性起到重要作用。缺乏媒介素养的受众,不能清晰地分辨信息的真伪,面对突发事件或社会敏感话题的新闻报道,容易丧失理性,被卷入“沉默的螺旋”之中,与其他受众形成“舆论一边倒”的阵势,加速了新闻反转现象的形成,阻碍了新闻事实呈现的进程。因此,主流媒体应该在日常信息传播中,注重培养积极的受众,帮助受众有鉴别有分析地接受各种信息,不盲从不武断,有自己的价值判断。

  (三)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

  在各类突发事件中,新闻媒体扮演着舆论引导的角色。在新闻反转现象中,不少新闻媒体因为未能及时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使得新闻媒体的内容报道处于被动,丧失了受众心目中对新闻媒体的敬畏心与信任感。因此,在新闻反转现象发生后,新闻媒体要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消除受众心中对社会敏感话题的疑问,保障并维护社会秩序正常运行。

  牢牢把握住舆论引导的主动权,需要新闻媒体对新闻报道前后认真负责。在新闻报道正常发出后,如接收到受众的质疑与反馈,新闻媒体应及时发声、回复,并继续将新闻事实调查清楚。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由于信息来源的多元化,突发性社会事件与社会敏感话题极易在传播中失真。主流媒体应及时发布真实信息、消除受众心中疑惑,从而减少谣言滋生与传播,避免新闻反转现象出现。

  

   结论

  新闻反转现象伴随着新闻传播活动而产生,其本身是一种较为正常的传播结果。然而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频繁发生的新闻反转现象给受众、新闻媒体、社会带来了弊大于利的影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速发展,新闻反转现象已成为一种常态,习以为常的受众在无形之中对不实信息推波助澜,而造成新闻反转的新闻媒体则会承受较为严重的教训与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