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协商聚民心 靠民主惠民生
——贵定县政协“343”工作法推进“请你来商量”协商议事工作
□官州明
今年初,贵定县云雾镇针对云雾贡茶交易不规范等问题,运用县政协搭建的“请你来商量”平台,先后召集广大茶企、茶农、茶商召开协商会,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在黔南州政协、贵定县东西部协作专班和县乡村振兴局的支持下,启动云雾山茶叶交易市场建设,并于3月22日顺利开市。这是贵定县认真贯彻落实“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贵定县政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以“五个政协”为抓手,围绕老旧小区改造、垃圾清运、污水排放、河道治理、生态环境等民生热点问题征集议题52个,通过“请你来商量”协商议事平台解决了环境整治、河堤修复、下水道疏通等43个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走出了一条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民主协商相融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子。
三个强化推进“请你来商量”
强化组织保障。按照“试点探索、典型引路、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制定出台《关于深入开展“请你来商量”协商议事工作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贵定县全面推进“请你来商量”协商议事工作方案》等文件。成立县、镇(街)、村(居)三级书记统筹抓的工作领导小组,去年在金南、宝山、昌明三个试点镇(街)开展先行先试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县8个镇(街)116个村(居)全面推进,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搭台、镇(街)主推、村(居)主办、部门参与、多方联动、服务群众”的良好工作格局。
强化阵地建设。按照“五有”(有场所、有标识、有活动、有制度、有特色)“四可”(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标准建设协商议事室,搭建协商议事平台。各镇(街)、村(居)坚持因地制宜、便于工作的原则,依托便民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政议事厅、文体活动广场等现有资源,建好用好“请你来商量”协商议事室。
强化资金保障。县政协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补助3个试点镇(街)工作经费。各镇(街)、各部门在推进协商议事过程中,积极整合涉农资金、项目资金和筹措社会资金,企业家委员慷慨解囊,累计投入资金400余万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四个建立保障“请你来商量”
建立联系指导机制。建立健全县政协主席会议成员联系指导镇(街)、专委会室负责人日常联络界别委员和县、镇(街)、村(居)三级协商议事等工作制度,确保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
建立议事流程机制。着力突出议题选择好、商前调研好、充分协商好、转化落实好的“四好”工作标准,按准备阶段、协商阶段、转化落实阶段“三步曲”开展工作。紧扣“收集议题、确定议题、议前调研、会议协商、议题公示、议题实施、跟踪问效、资料归档”八个关键环节,有序有效开展协商议事工作。
建立议事协同机制。始终把凝聚共识贯穿“请你来商量”协调议事全过程,一方面切实发挥界别领域深、行业专和代表广等优势,组织界别委员参与“委员在一线、助力乡村振兴”等活动,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另一方面充分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除邀请政协委员、利益相关方和镇(街)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参加外,还邀请部分群众代表共同参加,形成了上下联动、干群互动的生动局面。
建立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健全协商议事成果“回头看”评估问效机制,完善工作机制,以“三监督一考核”(各专委会监督、主席会议监督、基层党委监督和党建工作考核),加强成果“三转化”(党委决策、政协提案、民生实事)。
三个完善用好“请你来商量”
完善议题来源方式。选择议题“接地气”,不仅充分尊重群众的“表达权”和“参与权”,还充分征求熟悉基层工作的驻村干部、新乡贤、网格员等的意见,使议题的选择更贴近基层、更贴近群众,形成“党政点题、政协命题、委员荐题、群众出题”的议题来源方式。
完善协商议事路径。选择切口小、关联广、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精准选题。通过院坝会、恳谈会、议事会等组织群众、职能部门、“两代表一委员”、利益相关方代表开展协商,实现面对面沟通协商、线上线下互动协商、场内场外联动协商,在协商中积极引导,在协商中达成共识,实现议题办理和议事实效双提升。
完善协商民主模式。牢牢把握“民事民提、民情民议、民事民决”本质要求,探索完善了协商民主“434”模式,即“问、听、说、提”四法把握民事范围,“审、定、议”三字规范民议步骤,“表决、实施、公开、监督”四步确保民决落实,做到平等参与,避免你说我听、各说各话,走出了一条以协商聚民心、靠民主惠民生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