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74期 本期3178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07-29

“禁烟令”落地须摒弃“敬烟文化”

  

□王红峰


  有着宁波史上最严“禁烟令”之称的《宁波市禁止吸烟执法工作实施细则(暂行)》于2018年2月1日起实施。四年多过去了,公共场所的禁烟情况如何?近日,《宁波日报》等多路记者对宁波市各区多处点位实地探访,发现吸烟和乱扔烟蒂现象时有所见,现场也未见有人执法。(7月25日“中安在线”报道)

  有些地方“禁烟令”沦为“一纸空令”,除了执法不到位外,也与禁烟宣传氛围不够浓、“吸烟文化”没有被彻底摒弃密切相关。

  “敬烟文化”作为社会顽疾,一直广受社会诟病。对于不少烟民来说,吸烟不仅可以“过瘾”,还是一种社交工具。几杆“烟枪”凑到一块儿,感情在吞云吐雾间得到进一步升华,甚至在某些场合,不吸烟会被当做另类,许多被敬烟的人不得不抽上一根儿。所以说,禁烟令本身还不足以改变像交换名片那样互递香烟和拒绝吸烟就有可能做不成生意的“文化”。

  当然,“敬烟”陋习改变起来有心理、社交、习惯等方面的因素,难度较大,但如果听之任之,长此以往,可就真“积习难改”了。老舍在《鼓书艺人》中这样写道:“要是我们不抗战,今天早已经亡国了。陈规陋习也一样,你不跟它斗,它就会压垮你。”

  要摒弃“吸烟文化”,需在全社会营造控烟的文化氛围。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宣部、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控烟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加强电影和电视剧播前审查,严格控制影视剧中与剧情无关、与人物形象塑造无关的吸烟镜头,尽量删减在公共场所吸烟的镜头,不得出现未成年人吸烟的镜头;对于有过度展示吸烟镜头的电影、电视剧,不得纳入各种电影、电视剧评优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户外发布烟草广告,不得利用互联网发布烟草广告,不得向未成年人发送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

  各地各单位也要积极向“吸烟文化”宣战。自2017年9月13日起,新浪微博宣布逐步下线其自带表情包中代号为“酷”的表情,这个戴着墨镜,叼着烟卷扮“酷”的表情将不能在微博PC和手机客户端使用;腾讯公司也宣布下线之前的“悠闲叼烟”表情。

  微博、微信将吸烟表情撤除,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更是对用户健康的关心,值得我们为其点赞,但微博、微信下线吸烟表情,只是抵御“烟文化”的第一步,如何对公民有效开展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教育还是任重而道远。2018年,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学生会制作了大批禁烟表情包图片挂于校内各处,用新奇有趣的网络表情包宣传禁烟。“吸烟找不到对象”“烟渺渺兮肺心寒,尼古丁一进兮不复还”……活泼生动的宣传标语,让人忍俊不禁,引发不少网友和学生的围观。用表情包来宣传禁烟,相比于传统的禁烟广告,更能吸引学生与年轻人的眼球,也更容易让他们接受,这样的文化禁烟创意值得推广。

  摒弃“吸烟文化”最重要的还是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利用各种手段,传播“吸烟危害他人健康,不要在公共场合、工作地方吸烟”的正确观念,在全社会达成“吸烟危害他人健康”的共识,使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自己也觉得自己缺“德”,再配以相关处罚制度,严格执行,使“禁烟”真正成为一种深入民心的文化,让烟民在大环境中感受到压力。只有这样,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自然会越来越少,空气就会越发清新,公众的健康就越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