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策”拓宽致富路
□鱼予
近日,遵义市播州区尚嵇镇茶山村60亩大棚西瓜迎来丰收。鳞次栉比的大棚内,绿油油的西瓜藤铺满地,一个个圆滚滚的西瓜长势良好。瓜农们穿行在藤蔓间,忙着采摘、分拣、装车,一派繁忙景象。此为近年来,尚嵇镇聚焦特色产业发展,坚持“一村一策”,大力发展辣椒、花椒、“稻+鸭”、大棚西瓜等产业,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有力带动村民增收的缩影。(7月21日《天眼新闻》报道)
将产业品牌标杆竖起来,将发展之路不断拓宽,“一村一策”,是建设新农村、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导群众、优化布局、完善机制等,培育、壮大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让经营主体不断增多,产业形态更加丰富,特色品牌日益壮大,对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一村一策”“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美丽乡村建设,更让群众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收获着田园雅趣,叩开幸福门,享受美好生活。
乡村要振兴、农业要发展、农民要致富,“一村一策”代表着乡村发展的活力与未来。“一村一策”既要有“品牌”,更要有“品位”,这就需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把产业发展落实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既要善用禀赋资源的地理优势“聚力”,也要会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吸引要素资源向优势特色产业集聚“用力”,在科学规划上狠下功夫,真正找对适合每一村落的发展项目、模式等,既把产业做大做强,又避免同质化,找到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基;产业兴旺,村民的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要以特色产业汇聚发展优势,推动山地特色农业走上新台阶,就要充分发掘群众愿发展、谋发展、敢发展的潜力,用“一村一策”走合纵连横之路,走品牌发展之路,走名优特新之路;要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和特长,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各村可持续发展谋得一笔宝贵财富,将产业发展的“量”与“质”并重,做实做强做优特色产业,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富裕文明新未来才更加可期。
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尤需突出特色。特色农业产业既可以提高生产能力,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也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带动新农村建设,让农民跟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既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壮大农业实力,也可以在加快特色农业产业中,牵动“三农”工作全局。从这个角度出发,“一村一策”打开了乡村的“自我造血”功能,把比较优势化作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以此推动乡村振兴持续向好发展。
特色“活”起来,乡村“旺”起来,“一村一策”叩开幸福门。只要科学把握差异性,注重地域特色,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一定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业靠天吃饭、效益低下的局面,把群众的殷切期望和辛勤劳作,转化为增产又增收,让群众真正“收获满满”,不断增强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取得更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