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02期 本期3153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06-16

安顺市镇宁自治县政协主席徐启才:

  

认真履职主动作为 深化基层社会治理


  近年来,我县积极探索,创新机制,推动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取得新成效,2021年,荣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称号。

  一、坚持上下联动,筑牢工作基础。县委对政协工作高度重视,大力筑牢“协商在基层”工作基础。一是抓统筹。县委把“协商在基层”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融入“平安镇宁”建设,出台《镇宁自治县政协委员助力平安镇宁建设工作方案》,把“协商在基层”作为推进“平安镇宁”建设的重要抓手,统筹一体安排、一体推进。二是强领导。成立县委书记为组长,县政协主席为常务副组长,县委政法委书记、政协副主席等为副组长,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等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强力推进基层协商工作。县委书记黄玮3次专题调研指导,2次参加基层协商,有力推进该项工作。三是夯基础。成立县政协委员联络服务中心,抓好委员联络、矛盾调处、基层协商议事等日常工作。推进“三员合一”,实行治安网格员、警务助理员和政协社情民意信息员“一肩挑”,驻地政协委员聘为网格督导员,使基层协商相通民心,反映民意,解决民忧。

  二、搭建议事平台,促进委员担当。结合基层组织建设状况、信访矛盾情况、村级发展现状,建立3个乡镇(街道)议事堂、15个村(居)议事室,积极进行试点探索。一是政协领导联点。围绕“四帮一创建”,帮乡镇(街道)办好一个基层议事堂,打造一个基层议事示范点、组建一个委员工作室、探索一套基层协商制度,创建一个特色亮点。二是推动委员下沉。按照经济界委员联薄弱村、农业界委员联产业村、政法界委员联矛盾村等方式,结合委员意愿,倡导“百名委员联百村,助推乡村振兴”,以“五帮五促”为载体,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三是抓好“五有”建设。搭建“2+6+N”议事模式,实行两名召集人制度,做到协商议事有阵地、有组织、有标识、有制度、有台账。出台基层协商议事试行办法,制定“民意收集、确定议题、组织协商、分类处理、结果监督”基层协商议事“五步”流程。

  三、鼓励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实践。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探索协商议事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新路径。一是议事时间常态化。议事堂坚持一季一议,议事室两月一议,聚焦党政工作要事、民生改善实事、社会治理难事,凝聚共识,推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二是议事方式多样化。在定期议事的基础上,采取小型、灵活、多样的方式,探索院坝式、恳谈式、说事会、委员请你来协商等形式,面对面听取意见,零距离解决问题,丰富了形式,提升了效果。三是议事成果清单化。坚持把议事成果转化为群众满意度作为关键环节来抓,由召集人跟踪协商建议书办理情况,及时公开办理结果。

  四、聚焦中心环节,提高协商实效。协商议事促进了基层治理由“干部说了算”向“大家商量办”转变,“商”出解决问题的好点子、基层治理的新路子。一是筑牢了“重要阵地”。一年来,共开展协商87场(次),推动解决影响六马蜂糖李发展、宁西街道地摊经济、宜居乡村示范点建设等重大问题35个。二是拓宽了“重要平台”。通过协商议事堂(室)、“百名委员联百村、助推乡村振兴”等载体,组织委员宣讲、走访调研,推动解决基层困难问题,涌现出一批委员标兵。三是延展了“重要渠道”。通过协商议事带动,委员“比学赶超”意识增强,本职岗位上的带头作用更强,界别中的代表作用更好,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