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02期 本期3153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06-16

毕节市黔西市政协主席余刚跃:

  

探索基层协商“黔西模式” 有效助推基层社会治理


  近年来,黔西市政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探索“党委统一部署、政协牵头主抓、乡镇(街道)推动落实三方联动机制,以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两级协商议事平台为依托,收集议题、提出议题、准备协商、召开会议、结果审核和实施监督六个工作环节”的“3+2+6”基层协商民主建设“黔西模式”,真正让群众在民主协商议事过程中有参与感、协商感、获得感,达到基层群众“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的自觉自愿效果,推进构建多元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一、组建协商机构,接通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融互动通道,推动基层治理由“一元管理”向“多元治理”转变

  针对县级政协在乡镇(街道)没有阵地的状况,在全市30个乡镇(街道)建立了由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党委委员兼任副组长、两名一般干部任成员的政协联络组织,在市政协指导和同级党委领导下,围绕党政工作的要事、民生改善的实事、社会治理的难事,组织开展民主协商议事活动,把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又把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反映给党委政府,促进党政决策顺服民心、符合民意,推动党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从“一元管理”向“多元治理”转变。


  二、建立协商制度,规范基层协商运行程序,保障群众平等有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坚持协商定位,突出市委安排部署,起草“全面推进乡镇(街道)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实施方案”报市委研究下发实施,将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全市30个乡镇(街道)以党委(党工委)文件分别印发了《基层协商民主议事章程》《基层协商民主议事规则》《基层协商民主议事操作细则》等制度。政协联络组在市政协指导下进一步细化民主协商议事流程,按照“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与群众商量着办”的原则,组织群众平等有序地开展民主协商议事活动,增强群众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获得感。


  三、建立议事智库,实现基层协商广泛多层,找到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大公约数

  乡镇(街道)政协联络组以镇村为单位,从乡镇领导班子、村(社区)“两委”班子、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农村老党员、族老寨老、非公经济人士、有一定影响力和较高威望的群众中,优选出部分代表分别组建镇村两级民主协商议事智库,参与辖区内重大项目建设、民生重大事项、重大决策、村规民约修订、民生热点难点的协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四、汇聚协商合力,推动协商有民主见成效,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在开展民主协商议事活动中,党委统筹安排、政府落实成果转化,政协组织各个阶层、涉及利益各方代表参与协商,民主议事,达成协商共识,促成问题解决,有效把党心民心连接在一起,把民智民力聚合在一起,共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3+2+6”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实践,坚持党委统筹,确保基层协商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突出政协指导,实现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推动基层协商民主规范化制度化;政协联络组推动落实,组织基层群众平等有序参与协商议事,促进基层社会组织把由群众自己解决的事交还给群众,最大限度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党委政府在决策上由封闭转向开放,在民主政治上由为民做主向让民作主转变,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最大限度符合民心民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