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政协主席瓦标龙:
“请你来商量” 商出和谐 商出活力 商出实效
黔南州探索建设“请你来商量”协商议事平台,展现了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融合互促的生动实践。目前,“请你来商量”已成为群众点赞、基层欢迎、委员认同、党政满意的协商平台,独具黔南特色的协商工作格局成效初显,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注重顶层设计,从机制体制上谋篇布局
一是争取党委支持。州委高度重视“请你来商量”协商议事平台建设并纳入州委深化改革重要课题系统谋划推进,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整合“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等基层资源力量,全力打造黔南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州委办印发《黔南州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的意见〉》(黔南党办发〔2022〕3号),在全州范围全面推进“请你来商量”协商议事工作。二是搭建协商平台。按照“有阵地、有标识、有制度、有活动、有实效”和“可学习、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五有四可”要求,搭建州、县(市)、乡镇(街道、园区)、村(社区、企业)四级协商平台。在乡镇(街道、园区)、村(社区、企业)建立协商议事室,统一名称和标识,完善制度流程。三是健全工作机制。围绕“事前征求、事中商议、事后督评”三个环节,按照“不建机构建机制”的原则,研究出台《黔南州“请你来商量”协商议事工作实施细则》《黔南州政协履职与党政工作衔接制度》等制度。
二、注重丰富内涵,在履职实践中纵深推进
一是议题选取精准。聚焦“四件事”,突出“五个层级”来精选协商议题。“四件事”即聚焦党政中心大事、改革发展要事、民生改善实事、社会治理难事;“五个层级”即州、县(市)、乡镇(街道)、园区(企业)和村(社区),各层级有侧重分类别选择协商议题,确保“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二是参与主体多元。按照“利益涉及到谁,就和谁商量”的原则,认真筛选协商主体,形成多方参与、良性互动、凝聚共识的局面。三是形式灵活多样。按照“大事大议、小事小议、急事即议”的原则,灵活采取“请进来”会议协商、“走出去”现场协商,充分利用“院坝会”“田坎会”等形式,把协商搬到基层、搬到群众身边。
三、注重落地落实,以工作成效擦亮协商品牌
一是强化成果运用。将协商过程中群众反映的全局性情况、苗头性问题通过高水平建议、高质量提案、高价值社情民意信息进行反映,助推成果采纳、转化、反馈。二是强化跟踪问效。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回头看”“再协商”“再评议”,并通过民主监督、调研视察等加强跟踪问效,有力地推动了问题解决、矛盾化解。如贵定县建立“三监督一考核”机制,力促协商成果“落地生根”。三是强化履职质效。坚持“不调研不协商”,认真抓好商前调研,健全完善党政点评、民主评议、群众评价多维度评估机制,将委员参加“请你来商量”协商议事活动纳入年度履职考评,不断提升履职质效,扩大政协影响力。
四、注重探索创新,在深入一线上狠下功夫
一是“请你来商量”进企业。如长顺县在爱民米业集团搭建“请你来商量”协商议事室,围绕做强企业、做大基地、做优产业、助民增收等内容开展协商10余次,有效解决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等问题。二是“请你来商量”进社区。如福泉市金山街道翰林社区,聚焦小区治理难题,建立政协主席挂帅督导、驻村专委主抓、街道主管、居委会和政协委员以及辖区11个部门(单位)共建共治社区协商议事体系,围绕楼栋电梯运行、社区养老中心建设等议题开展协商30余次,有效解决关系居民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请你来商量”进乡村。如都匀市归兰水族乡合心村通过“请你来商量”平台开展9次微协商,收集群众意见52条,调处矛盾纠纷9起,形成了《村民积分制管理办法》、红黑榜制度等一批协商成果,并上升为村规民约,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自2021年下半年实施“请你来商量”协商议事活动以来,全州累计开展协商活动948次,解决问题1056个,参与2万余人次,通过一个个“小微协商”写实了基层治理“大文章”。